工作了再去做学生,就比一般的学生要辛苦的多。也不一样的多,我更珍惜时间。
单纯的做学生,就是上学这一件事情,无论老师讲的怎么样,反正都要去听的,撇开一些规章制度不说,好像需要履行学生这个责任一样,学生就是需要到教室去听课的。
可是,对我来说,不一样了,因为有工作,学习的时间是非常宝贵的。单位和家离学校都很远,来回要三个小时,上课两小时,半天的时间没有了。
所以,如果老师讲的不好,我真的非常不想去听,这个时间我浪费不起,去上一堂课,舟车劳顿,还要向领导请假,要扣工资...付出这些,去听一节烂课,真的是浪费时间。
反之,如果老师讲授精彩,这个代价我是愿意付出的,因为是值得的。
研究生阶段了,学生其实是有能力可以看出去了解一些内容的,甚至需要大部分时间通过看书去搞研究,所以,其实可以不用听教师讲授的。
其实我觉得是不一样的,教师的讲授是非常重要的。这种面对面的讲课首先可以集中的传授给你一些知识,其次就是可以激发你的一些灵感,遇到好的老师,他会用他的知识积淀和他的激情去带动你的情绪,让你更有努力的动力,这是很可贵的,这有可能是自己看好多本书才会遇到的情况,所以这种学习方式也是很重要的。
上了这一学年的课,遇到了很多的老师。有的老师有水平有热情,这样就会很好的带动学生。而有的老师,水平一般,但是很负责任,课件认真做,课认真讲,也是很好的。 但是,有的老师,有水平,没精力,可能也觉得没必要,就草草的讲讲。有的老师嘛,有水平,不热情,甚至有点嫌弃学生水平不到位的感觉,讲完就走人。还有的老师,没水平,也不认真,照着讲稿念,甚至大段的念引文,这种是极烂的。
做老师这个行业,也是不容易的,无论从幼儿园到大学,老师这个行业,其实工作不单纯,中小学的老师,除了教学,还有学生管理,各种杂七杂八的事情,而大学的老师,除了教学,还有科研和课题。还有一些老师,上升到领导岗位,就更忙了。
所以,教学注定就是教师工作的一部分,而注定不是全部,其实任何工作都是如此,人生在世本身事情就很多,除了工作,还有家庭,这两块精力就人忙活的了。如果再把工作精力分割一下,很多老师就会权衡,是教学还是做科研,或者做领导....
但是,教学永远是教师的主业,不是因为别的,只是因为还有"口碑“这个东西。前几天看了一篇叫做《范美忠评北大历史系教授》的文章,暂且不说他写的对不对或者范美忠这个人怎么样,就是他这种做法,我觉得真的让做教师的脊背发凉,这篇文章里,范美忠点名道姓的把北大历史系教授给评价了一番,无论你觉得你自己当老师当得如何,就是这样一篇文章,足以看出你在学生心目中的影响是怎么样的,而你的影响,学生对你的印象,必然要伴随学生的一生的,桃李散落,江湖口碑啊!
这样的学生不用多,一个就够了,说你好的无所谓几个,但是说你不好的,一个就够受的了。而学生年纪越大,教的层次越高,其实这种口碑影响是越重要的,网络这么发达,人人都有一支笔,都是可以写出来的。
你做的课题、科研、领导当得怎么样,那影响的只是一小部分,而站上讲台,影响的这个面积可就大了。
但是,有些人是不喜欢做老师的,这种人你也痛苦,学生也痛苦,还是趁早转行吧。那么有没有不适合做老师的人?我觉得,在大学的阶段,在大学老师里面没有这样的人。不适合做老师,无非有这么几个原因,语言表达能力不行,普通话不行,教学方法不行。但是在大学里,这都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你一定要有水平,你真的可以讲出一些有价值的东西,真正可以讲出一些激发学生思考的东西出来。上个学期,有两个老师,普通话极差,有一个非要我们做笔记,常常发音不准还要说好几遍,但是这毫不阻碍他们两个是这个学期我遇到的最有水平的两位老师了。
反而,有的老师,普通话非常标准,可是,只会念ppt,真的很烂。这种老师也不是真的没水平,而是入错了专业,在大学里,尤其是研究生阶段,隔专业如隔山啊,本身不是研究这个专业的,非要在这个专业混饭吃,怎么能教好,自己怎么能不痛苦呢?
如果在大学里,一个教师上课上不好,他一定很痛苦,尤其是当他觉得上课就是完任务一样的时候,教学是相互激发的过程,是教学相长的过程,如果这个老师没有这种感觉,那么一定是有些地方出了问题。我觉得主要的问题就是他不热爱自己的研究方向,或者对于执教的这门课没有研究。
如果说曾经,从小学到本科吧,很多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没那么强,老师有时候会有“对牛弹琴”的感觉,那么如果在研究生阶段,肯定不是学习主动性的问题了,学生这个阶段大部分是很自觉的,而教师,这个时候不会对牛弹琴,如果有,只会是学生“听牛说书”。
我觉得,对于教师而言,最好的情况应该是教学和科研是一体的,而不是“两张皮”,你研究的内容,正好是你教授的内容,这样是最好的了。教师讲起来也投入,学生也愿意听。如果不是如此,必然是要有所侧重的。
如果在职称晋升等导向方面不侧重教学,那么必然是要牺牲掉教学的,但同时牺牲掉的还有可能是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