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自卑感来自对他人的苛刻要求,他人和自己都不能令自己满意》
01
“我的优越感是在拿自己跟弱小者比较之后产生的;与此相应,我曾经分别以自己能够察觉和不能够察觉的方式讨好过强者。比较而言,不能察觉地讨好是更大的错误。”
我的理解:
常常会涌起一些自卑感,可是,在面对一些看起来比自己弱小的群体,或者看到别人当下的阶段与自己有差距时,自己会有一种优越感。可是,其实有什么值得说道的,人家现在经历的,不久前你自己说不定刚好经历过,又何必五十步笑百步呢。
而现在的自己,是不是正好又比另外一些朋友也差距一截呢,人家都没有笑你呢。你还不赶紧做自己的。
再者,你是不是不经意间,因为自己暂时的不足,以一种不太健康的心态正在讨好他人呢?如果你察觉了,可以省思去改正。就怕你没有觉察到的。
无需自卑,也无需觉得高人一等,生命都在于体验,我们是平等的。
借用一句关于旅行的名言:
“真正珍贵的东西是所思和所见,不是速度。子弹飞得太快并不是好事;一个人,如果他的确是个人,走慢点也并无害处;因为他的辉煌根本不在于行走,而在于亲身体验。”——阿兰·德波顿 《旅行的艺术》
02
“我的自卑感来自于我对他人的苛刻要求,这些要求后来返回到我自己身上,结果是他人和自己都不能令自己满意。”
“我会在最紧张的时候显得很从容,想得到的时候就故意付出,想与人亲近时就表现出独特和孤傲。其结果是在很多时候,我根本就不明白我自己真正的需求,也使得别人无法面对一个稳定统一的我。”
好比说,我明明很需要别人的关怀,可是我对自己一贯的要求,使得我内心会对自己说,连这么一点小事都处理不好,这样的事情也会伤心、失落,于是怕被人说,从而表现得若无其事。
尤其在亲密关系中,我明明只要稍微示弱,说出我的需求,我需要你抱我一下,你只要待我安静流泪过后便好,我不喜欢你常去那个地方,可是我却不愿意说,想让你去猜,希望你自己能体会,希望你主动展现出的体贴和理解,来证明你在乎我。
03
“我把属于我的物和离我很近的人都看成是自己的一部分,还把那些想要的物和想亲近的人看成是自己更好的那一部分。我经常会为了后者而伤害或者牺牲前者。”
我觉得这一段实在说得太棒了,说出了自己内心掩藏的甚至没有发觉的想法。
“把那些想要的物和想亲切的人看成是自己更好的那一部分”,这是一种怎样的妄想呀。想要自己更好,这么做,不是欺骗自己吗?
而把“属于我的物和离我很近的人都看成是自己的一部分”正是我们这个潜意识想法,使我们犯了严重错误而不自知,在外我们对人体贴,反而对最亲的人却粗暴无礼,正是因为我们本末倒置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