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是什么?得不到的是一种痛苦,得到了而你觉得配不上或者不属于你,这也是一种痛苦。
放弃,是一种什么滋味?放弃的那一瞬间你觉得终于解脱了,如果人觉得放弃心有不甘,你会不断挂念着,日后也会困扰着你。
有句话叫:“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每个人都会有那么的一瞬间,会想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会想着是什么促使我们现在的坚持,甚至,人也会怀疑自己活着的真实性。
想一想,我们究竟信仰什么?到头来,发现自己竟然不知道自己信仰的是什么?有人说,我信仰物质,然而当你什么都有了,你的物质信仰就不足以去支撑你的精神世界。
有很多国家是信仰宗教的,人们借助宗教来建立自己的是非价值观,所有的行事都以宗教所建立价值体系相符,一个本没有信仰的人接受了这种信仰,那接下来,他会过的踏实一点,因为,有个方向在指引他,他无需自己思考对与错,他选择相信即可。
政治体系的建立也是源于这种相信,广大群众把自己权利诉求寄托于一个自己相信的政治团体,同时也把自己拥有的事物交于这个团体来运作。一旦这个政治团体的运作不到位,人民便有权去推翻之。这便是现在普遍的西方民主。
回到个人,一个人可以选择相信一种宗教,或说相信一种信仰,也可以选择什么都不相信。
不信,则无,信之,则有。
物质上的信仰最能让人满足。
现在的小视频软件很火,很多人秀豪车,秀名表,秀包包,秀旅游等等,似乎,人们都热衷于把物质变成自己的精神寄托,在别人面前展示自己所拥有的。很多人觉得,这就是自己的信仰。人也都有满足感的需求,拥有别人所不能拥有的,自然会有一种优越感,这无可厚非,这也是一种信仰。
还有一种,对物质十分迷恋,然而自己却没有拥有自己想要的物质,每天都在想让自己不断拥有。一部分人为之奋斗,通过不断努力,合法获得自己所渴望的物质,通常成功的人会被奉为榜样。另一部分,想要物质,而自己却沉迷于幻想,渴望一夜暴富,对于别人所拥有的,自然也或多或少存在嫉妒,有些人走上了邪门歪道得财,有些人碌碌无为原地踏步。
物质上的富余可以让人底气十足,过上自己想要的物质生活。
精神上的信仰是人的是非戒尺。
物质上带来的快感总会有个头,当你拥有了你想要的物质,这个物质上的快感便不再有。物质富余的人也通常回去寻求精神世界的富余,精神世界的富余往往更加持久。
世界上的富豪,往往热衷于做慈善和环保,一方面可以增加自己的知名度。一方面,也可以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满足自我价值的需求。
而精神上的信仰与物质无关,人人都需要精神上的信仰,精神上的信仰是人行动的价值观。举例之:一个信佛之人,会把佛理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信仰法律,则会时时刻刻将法律作为自己的是非判断。
不管物质上富余与否,精神上的信仰会驱使一个人去做符合自己价值观的事情。当一个人信仰一种大众非正义的价值观,那他也会去做一些事情去维护这种价值观,所以这个世界人会去做一些有违法律,有违道德之事。如果一个人坚信道德,坚信法律,这个人断然不会碰有违其价值观之事。
然这种精神信仰,善与恶,在某些情境下,也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想想以前的饥荒,诞生了多少有违人伦之事,当人都快饿死了,自然有很少有人能够顾及善恶了。
这便是物质和精神上的信仰。
生活在和平年代,物质也很富足,我们应当感恩。但我们也应当建立自己的信仰,去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也为自己的行为做一个判断。
没有信仰,真的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
2018年10月16日
游走湖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