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2】今日阅读《朋友圈的尖子生》P38~P72
朋友圈的尖子生——马文亚 “葛朗台”与“巴菲特”,这一章节作者写马文亚用了两个著名人物身上的特质去写。
“葛朗台”——就是那个巴尔扎克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主人公的父亲,他是法国索寞城最有钱、最有威望的商人,但却极其吝啬,是典型的守财奴的代表;马文亚在不值得去花钱的地方,始终坚守“葛朗台”的品质,从而在小时候就积累了一笔财富;
而“巴菲特”,江湖人称“股神”,是实力投资派的代表。他认知到“永远购买价值被低估的东西”从而成为投资高手。
他出生在河南平顶山一个普通的家庭里,父母常年出差,从小被关在小屋里。用小马宋的话说:马文亚从小的经历就是反中国传统教育体制的。小时候,他喜欢收集硬币,在一次自己收集的硬币被人拿去一半时,嚎啕大哭,但也因此认识到了硬币是钱,可以拿来花的。
关于他提出的几个认知:
认知一、财富积累的认知
在学会把钱变多之前,要学习如何不把钱变少。而这件事情“急不得”,理财就是“开源节流”,增加收入源头,节省消费支出。增加收入源头的最佳方式之一,投资自己,使自己的身价更高;减少不必要物品的消费,消费前问一问自己:这东西有必要买吗?
认知二、10岁时的志向认知
在他10岁时,阅读兴趣大增,并开始混迹于当地的书店。那时,他选了既能看懂又对自身有用的“人物传记”来看。在看完这些人物传记时,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做一个像巴菲特那样的人。我们时常都是在效仿他人,与他人比,似乎很难做真正的自己,其实跟自己比昨天的成就,一天天的进步,带来长久的大收获。
认知三、超乎常人对金钱的理解
从小立志要做有钱人的他,最终通过努力,也是达到了财富自由。但他却在花钱和有钱这件事上异常理智,他喜欢的不是金钱本身,而是积累财富的过程和拥有财富之后的选择权利。就像,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以赚到很多钱为目的,从而忽略了拥有财富后的选择权所带来的感觉。
认知四、坚定“永远购买价值被低估的东西”之信念
为了解决在大城市读书的问题,而当时上海在2003年的房地产远远没那么高,当时的房地产政策为了吸引外来人口买房,而出台买房送户口的政策。他在观望到一处非常有投资价值的“别墅”后,说服父母最终成功购买。他独到的投资气质,为了成为尖子生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