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城的时候,每天的晚饭都是萧瑾之获取信息的唯一渠道,早饭萧瑾之按照惯例是在自己房里用的,午饭呢,一般父亲会自己在前院儿用,因为要处理公事,而晚饭才是真正的一家人一起吃饭的时候。一般这个时候,父亲会给萧之瑾讲讲故事也说说大周朝的事儿,在这一点上萧之瑾觉得他萧放这个父亲还是很开明的,没有觉得女孩子就应该关在院子里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养。
加之萧之瑾作为一个现代人深知,要想在中央集权下安身立命若是对朝堂之事一概不知那是不大可能的,因此每当父亲萧放讲起朝堂上哪怕是是地方百姓的事情,萧之瑾都会仔细的听牢牢的记下,这样一来二往,萧放越发觉得自己的女儿与别家女儿只对闺中诸事感兴趣不同,言谈举止间落落大方竟不输给男儿。
晚饭间,萧之瑾顺利的赢得了父亲的许可,后天可以跟着母亲去采买过年时要用的蔬菜干果,当然说是母亲采买,不过是采买的婆子经手母亲在一旁监工罢了,毕竟萧府虽算不得名门望族但也比一般的小富之家要强上许多。
这天正是京城年会的第二日,街上的马车或大或小,或华丽或朴实,有的是小户人家的夫人小姐,有的则是高门大户啊负责采买的丫头婆子,由于是国丧期间所以今年的年会少了许多花里胡哨的玩意儿,更多的不过是食品、香炉之类,这不免让萧之瑾有些失望。
萧夫人以前虽在京城待了许多年,但当时的身份毕竟是丫鬟,即使是跟随主子出府也只是主子去那儿自己跟到哪儿,时时刻刻注意着需不需要自己伺候,对于京城的街道店铺也是一无所知的;所以这回采买,说白了更像是萧夫人跟着本地的仆人熟悉京城街道店铺、萧之瑾上街看热闹罢了。
进京前在锦州,萧之瑾也曾缠着父亲母亲逛街或踏青,今日一见京城果然不是一般城市可以比拟,不仅街道足足宽了一倍,年会也有成形的东西南北四市布局,商品分区极为方便不说最让萧之瑾眼前一亮的则是十字状划分四市供客人休憩的两条主干道,干道两旁普通如面摊、汤茶铺,高档至茶点楼、酒店可谓应有尽有,听当地仆人林妈说,两条干道上的摊点、酒楼平时也是有的只不过年会期间临时摊点更多一些;而四市的店铺也都是固定的,年会之所以热闹是因为很多是京城附近的农家从乡下赶来带来许多野味儿或特产,他们或直接卖给四市已有的店铺、摊点,或直接在市区里面摆摊,而他们带来的东西往往很受京城人欢迎。
萧家不过是第一代为官,没有什么家底也没有为商的亲戚,除萧放的官俸外也就只有锦州的几个园子能够补贴家用,所以中午萧之瑾和其母也就让林妈找了一个普通的酒楼稍作休息。这是一间叫做鼎香坊的三层建筑,一层大厅,二层隔间,三层单间,布局上就是明显的等级分明,客人的穿着打扮也类此。虽然酒店看起来一般,但是吃食花样是极多的,仅仅汤这一项就有不下二十种,母女俩点了四个招牌菜再加一个野菌汤,吃饱歇好后的萧之瑾顿时恢复了战斗力,投入到下午的观光大作战中。
下午到了萧之瑾最感兴趣的北市,相较其他三市这里明显文人气息要浓烈一些,而且很多街道不允许马车入内,萧之瑾骨子里是一个二十一岁的大学生,到了古代没有电脑电视,手机杂志,能够打发时间的也就只有看书了,这里说的书自然不是什么四书五经之流,而是各地的方志、游记、奇闻轶事居多,为此母亲没少说她是个怪孩子,而萧之瑾则总跟母亲调笑说:“您不是常说女子无才便是德么,那女儿看这些书也没关系吧,就当是我培养自己德行呢,嘿嘿”,所以母亲渐渐也对萧之瑾这种特别的爱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当一行几人走到这家店门口的时候,看到店名萧之瑾立马想到了聊斋志异,“志异斋”门前要比其他店冷清的多,店名加光顾的人少,这让萧之瑾潜意识里就感觉到这里应该会有很多这里人所认为的“闲书”,果然,这里经营的都是些游记、传记,正和萧之瑾的口味;母亲跟老板交代一番后,白兰陪萧之瑾在这里选书,母亲则到南市去采买布匹和首饰。
这是萧之瑾在这个时空的第五个春节,虽然程序上与以往没有什么不同,但由于萧父升入京城所以需要拜会的人和前来拜年的同僚与以往相比是不同的,再加上有成国公府这么一个潜在的主子,需要萧母在新年间做的事情自然不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