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过后,我在洗碗,孩子在写作业。突然,一声尖锐的叫声传来,十分刺耳!
我知道那是不远处的一个女人在嚷嚷什么了,有时候是半夜,孩子爸有时会说:“真搞不懂半夜还瞎嚷个啥?”
我呢?倒好,好像一回家门一关上就把耳朵堵上了,因为我听力太差了,连高分贝的噪音都听不清,没意思!
可能是因为工作的原因,每天已经听了太多,也说了太多的话,所以在家里我并不那么喜欢说,喜欢安静一些。
孩子可不这么想。
走到我身边,问:“妈妈,是不是外地人都会'狮吼功'啊?”
哇靠!音调太高连孩子都听不出哪方语言了。
我很认真地回答:“一个人说话的语气音量跟他是哪里人没有关系,但跟他的气质修养性格有关系。”
“这个声音我听着不舒服。”
“是的,说话除了内容,更重要的是语气和方式。同样的内容用不同的语气和音调说出来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比如我早上叫你起床时,是轻声叫醒你还是大声嚷嚷,哪种你更容易接受呢?”
道理谁都懂,但每个人都有控制不住的时候,我也会狮子吼。
“我知道了,说话还要注意场合,在图书馆里看书要低声说或尽量不说,在操场就可以大声说。”
“有文化!”
“就如周末时我叫你换衣服你总是问我:'妈妈,我们是要出门吗?'”
“在家的话你很随便,如果是出门你就衣服袜子鞋子把自己收拾得整整齐齐。你都知道穿衣服要分场合啦!在某些地方你也会小声提醒我们要小点声,可真懂事!”
孩子,有你真好!我们可以慢慢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