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大导演诺兰的《盗梦空间》引爆了全球的电影市场。主角们身负一个艰巨的任务,要在对手的脑海里面植入一个想法:“要将自己父亲创办的商业帝国解散”。那么如何去完成这个几乎不可能实现的任务,让对手接受并认同这个想法呢?
诺兰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通过搭建一个“梦境”。
2016年,广告学学士、传播学硕士吉姆.西诺雷利也面临着和盗梦空间的主角们同样的任务。为各大品牌做市场营销和广告企划的他也在思考,如何在消费者的脑中植入一个想法“我要买这个公司的产品”。吉姆没有像主角一样潜入他人梦境的黑科技,只能依托自己的营销经验和沟通技巧。
但是,吉姆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通过讲述一个“故事”。
于是《认同感:用故事包装事实的艺术》这本书出版,也同样引爆了图书市场。吉姆本身采用讲故事的叙事手法,告诉了人们自己的回答:用故事包装事实,或者用故事包装道理,你想讲的事实和道理才能深入人心。
全书以广告营销为案例,首先讲述了故事在信息传播中起到的作用,然后又针对如何讲好一个故事,进行了详尽的描述。既可以作为广告营销塑造品牌故事的教课书来看待,又可以作为一本人际交往的书来学习如何以最有效的方式表达,赢得别人认同感。而贯穿始终的,则是作者对信息传播中故事的强调。
而在这个信息时代,进行沟通和描述的时候,重要的永远不是你说了什么,而是别人听到了什么。也许你要问,这有什么差别?
举个盗梦空间中的例子:
“请别想大象的鼻子”
诸位,你们在看到上面那话的时候,是在想什么?
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我在向你讲述不要想大象时,你却偏偏想起了大象?为什么我的讲述,没有达成我想要的效果呢?
诺兰对此在电影中作出了较为隐晦的回答:人有追踪自己意念的能力,自己意念和别人给你的意念是不一样的。当人们意识到这是别人给予你的意念的时候,你就开始排斥这个意念。这也是后文中情节的基础:梦境中一旦认识到主角是潜入别人梦中时,整个梦境中的因素都在排斥他。
令人感到巧合的是,吉姆同样在这本书中作出了类似的回答:
“如同故事的主题,作为品牌最好留给别人去诠释,而非自己来解释。通常情况下,很少有人喜欢被别人告知应该如何去思考。在通过价值观影响人们和将这种价值观强加给人们之间,应该画出一条明显的界限。一旦界线被打破,品牌前进的道路也就走到了尽头”。换言之,要用有意思的故事来潜移默化别人,而不是直接告诉别道理让别人接受。再通俗点,那就是多多意会,不要言传,要暗示,不要明示。
在真正的人际关系中,你说的和别人听的,都是不一样的。信息在传达的过程中,是有损耗和误读的。正如当下真人秀节目中经常玩的一种游戏-你说我猜,对一件事情的描述在经过多人传递后,往往已经面目全非。更何况,在某些特定的背景关系下:如父子关系,谈判桌等,信息不仅不会有效的传达,反而会引起逆反心理。而此时在你和他人之间最需要的,无疑就是一个动人故事来做润滑剂。
其实,在中国古代战国时期,这样以故事来包装事实,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仅就《战国策-齐策》中记载的就不少:海大鱼篇,门客以海中大鱼的故事来说服靖郭君,邹忌讽齐王纳谏,以自己和城北徐公比美的故事来说服齐威王广开言路。那个时代的策士并无丁点军事力量,但纵横捭阖,游走于各大势力之间,以一个个故事来说服各方,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演绎自己的不朽传奇。
而现如今,以故事来包装事实就更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爱情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故事让本是切割材料的钻石成为了爱情的信物,身价大涨。而各种娱乐节目乃至于公众人物,也开始通过搭建故事卖人设涨粉丝。在故事的力量面前,我们似乎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变得更有抵抗力。既然“故事”本身经得起时间的考验,那么这本讲“故事”的书,诸位也就不妨读一读。
最后,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授广告营销的书籍,还是一本教授人际交往的书,最重要的,它还是一本教你玩“狼人杀”的书籍。毕竟预言家起跳讲不好“心路历程”这个故事是很容易被首推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