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后的岁月里,还将有很多我料想不到的事发生,我仍旧有时候默含着“上帝保佑”后而陷入茫然。但是有一天我认识了神,他有一个更为具体的名字一精神。在科学的迷茫之处,在命运的混洁之点,人唯有乞灵于自己的精神。不管我们信仰什么,都是我们自己的精神的描述和引导。
赏析:
何为宗教?何为信仰?这或许是千百年间一直萦绕在唯物主义者与唯心主义心间未曾解开的疑惑。
有人说,宗教即是信仰;有人说宗教是封建专制统治者为掌控人民而出现的手段,以宗教为基,在百姓心间垒起遥不可及而又心向往之的信仰;或许唯心主义者会认为宗教即为万物之源,宇宙之序,是为自己心中那世界永恒的秩序,不可打破的铁律,是一生所要为之追求的东西,是自己信价的尽头;亦或许唯物主义者会对此嗤之以鼻,不屑一顾,甚是荒诞,不过是些骗人的把戏罢了。
不论何种,在面临命运的混沌之点、交错之处,都不失心的驱遣一即为精神。
寺庙中、教堂里从不乏长跪不起的人们,医院的白墙或许早己听喊烦了绝望的唯物主义者仍怀一丝希冀的祷告,看似将命运托付与"神",实则已是绝望之境下迫于无奈的选择,只是为了给于疮百扎的心灵带来一丝慰藉,给自己几近崩塌的精神找到一条引导之路罢了。
让心鲜话起来,使精神趋于明亮,方才能够触摸精神之边界;若是心死,麻木不仁,则犹如提线木偶般,又怎能感受得到精神的存在。
是故与其说"求神",不如说"求已",借神之魄力,筑起自己精神世界的强大边防;以精神之强大,熬过那无数个迷茫徘徊的春秋。
或许宗教,或许信仰,都是我们精神的寄托之所,都是我们自己的精神的描述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