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调研“外功”化发展“内力”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要求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掌握运用,抓好调查研究成果转化。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抓关键,明确转化方向。“察势者智,驭势者赢。”面对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必须把握工作重点。调查研究是为了解决问题,但需要解决的问题有轻重缓急之分,只有抓住关键,按照“符合实际、择优而转、量力而为、能转尽转”的原则,认真做好遴选工作,确保把有价值的调研成果选出来,抓住那些迫切需要解决、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关键问题,才能明确调研成果转化的方向。针对关键问题抽茧剥丝、查找问题根源,深刻剖析问题背后的原因,从而“对症下药”,研究提出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对策,做到“药到病除”,增强调研成果转化的针对性、实效性。
抓决策,畅通转化渠道。“决策是执行的前提,正确的决策才能创造最大的价值,在同样的条件下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在明确了调研成果转化的方向,研究出了解决问题的“药方”的同时,还要进一步抓好决策,让调研成果直达决策层,让转化渠道畅通无阻。抓决策就是要高度尊重和重视调研成果,不避重就轻、直面问题本身,要专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是否科学可行,在认真思考、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集中智慧从多个备选方案中选出最优的方案作为行动指南,形成共识、达成一致,做出正确整改的决策和部署,确保调研成果在转化的过程中落地见效。
抓监督,强化转化实效。“文以载道,以用为贵。”调查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办好实事,为民谋福。调研成果转化的好坏要用标准来衡量,是否落到实处要靠制度和人民监督来强化。建立成果转化评比奖励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定期检查调研成果转化的阶段性成果,根据转化效果的好坏对责任单位和个人进行奖惩,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充分让人民群众参与到调研成果转化的过程中,保证人民群众知晓整改落实的具体内容,鼓励和引导人民群众发挥监督主动性,对人民群众提出的监督意见做到有反馈、有回音,让调研成果的转化始终与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