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工作述职就要开始了,支行行长在开会时专门强调:「所有人,尤其是中层干部,述职报告必须自己亲自写,严禁找人代笔!」同一场会议上,他还强调了,支行要建立「诚实互信」的氛围,避免报个业绩数据他还要去找十几个人核实才放心。
听到这话我心想:嗯,领导价值观还是挺正的嘛!
然后今天就听到部门负责人在办公室闲聊时讲,副行长正在帮行长写述职报告······
我说:咦,那天他不是在会上说了句话吗······
话音未落,另一同事立即大笑打断:「哈哈哈,我们什么都没说,什么都不知道!」
于是大家心照不宣地聊其他方向去了。
想起12月31日年终决算那天的事。全行聚餐结束后,行长心情不错,来到部门闲逛,中干们赶紧围上去应和。我坐在工位上,听到他们谈话的声音传来。行长在闲聊中开始回顾自己的青春岁月,他说自己当年做客户经理时,不管喝得有多高,一定会凭坚强的意志力硬撑着送自己的领导回家,直到领导离开那一刻,双腿才会瘫软下来;说只要大领导在训话,他从来不会坐着,一定是站着谨遵吩咐和教诲。
这个时候我扭过头去,发现部门经理副经理们已经立说立行,排排站着听训了。
然后行长突然发问:你们跟我说下,如何调动部门xxx做事的积极性?
xxx是部门最资深的老员工,当时就坐在行长附近。
年轻的中干们依次回答:要给他施加压力/要给他更多责任/要给他明确任务······
行长说:都不对!我告诉你们,要让xxx做事,关键是要给到他需要的东西!他需要什么?是尊重!一定要给到他足够的尊重,而不是你们说的压力、责任!我一向是非常尊重你的,xxx,对吧?
老员工微笑颔首,不置可否。
我心里惊讶:领导咋这么确定xxx需要的就只有尊重呢?会不会猜错?或者人家会不会还需要其他的?
过后我把疑问拿去请教xxx。他说:领导说话不要那么当真······我需要的肯定不会只有这个嘛!
哦。领导问出这个问题时我的想法是:要驱动别人,首得了解对方的驱动力从哪里来吧。这种了解不是基于先入为主的判断,而是放下身段去找员工好好聊聊,了解他有什么未被满足的诉求,可以如何给到对方支持,可以如何激发对方动力。
xxx说:不可能的,身段上去了,就不可能放下来了的。
我想了想,也是,的确不可能了。
这种不可能,不是他单方面的选择,而是整个集体的共谋。大家都默认领导的话就是最高旨意,不管内心是否赞同,一定要立即附和,绝不会表示反对;都默认领导可以随意拍桌子训人,可以居高临下颐指气使,可以说一套做一套。
于是大家心照不宣地遵守同样的行为准则,对领导永远表现得乖巧顺从,在领导看得见的地方削尖脑袋去表现自己,在领导看不见的地方对其毒舌吐槽、阳奉阴违,同时模仿他对待上下级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上下级。
在这样一个相互增强的回路里,如何可能营造出「诚实互信」的氛围呢?
我是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来。不知道提出这个要求的领导,他内心真正是怎么想的,他又是否清楚下属真正在想什么,下属实际怎么看待他、怎么看待工作。
由此联想到影响力的三个层次:职权影响力、专业影响力、人格影响力。职权影响力无疑是最低级别的,但却是被发挥得最为淋漓尽致的。
什么原因呢?我想可能是因为,这是最轻松的一条路了吧。专业影响力需要时间来锤炼,人格影响力需要智慧来加持。而职权影响力,不需要专业能力也不需要人格魅力,只需要一个职务,就可以靠屁股指挥脑袋了。
最擅长寻觅捷径的那些人,怎会放过这种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