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闲话:让人更接近真相 唯有准确

看柴静的《看见》,其中有一章节谈到了“准确”。为了找到真正的真相,在舆论一边倒的情况下,她让残联负责人好好将心中所想说出来;证据确凿的情况下,她去采访操纵土地拍卖的黑老大;在对方面对违法征地丑态已显的情况下,接受市长再采访一遍的请求。洗去情绪的色彩,得到的真相突破表面上的认知,也加接近真正的“真相”。

面对问题,要探寻真相就要全面了解各方意见,而非偏听偏信。

这是获得真相的最好方式,也是真正的“捷径”。

真相,是在一个事件中所有人面对同一个问题所做出选择的原因,主导选择的有环境因素、利益因素、文化因素、心理因素等等。而探寻真相,便是将所有因素收集起来,条分缕析,揭示问题的成因。在揭示过程中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让世人警醒,并采取相应措施。

仅从这个局限性很大的个人定义来看,“准确”是探寻真相的必要条件,仅仅听从事件参与的某一群体,哪怕这个群体占到了99%,还有1%的人没表达自己的看法,那这个“真相”依然可疑。就像日本某品牌相机在自己的广告中说:3个人欺负1个人是欺凌,1000个人欺负1个人就变成了正义?

而要做到“准确”,就要求个人要保持中立、客观、全面的态度看待问题。带着某一种情绪,只会让事情朝着自己想看见的方向发展,这样就容易偏离通向真相的航道,成为某种观念,价值观,甚至是舆论的奴隶。就像在《十二个比利》一书中,比利被公众和媒体给魔化,媒体也从不给予相关方面辩解的机会,而是制造恐慌让本来有望治愈的比利重新回到精神分裂的状态。这也是说明,大部分人手中所持有的观点,极有可能在某种因素驱使之下,偏离秩序轨道沦为某种利益的附庸。因此,偏听偏信,被情绪左右,视角狭窄是探寻真相的大敌,而无法保持中立的人,始终与真相无缘。

看待问题的方式是基础,操作要求便是“准确”。准确地将各方的意见看法记录、归纳、整理,理出一条清晰的线索,而不是在其中夹带私货,妄图影响他人的判断。夹带私货,就是选择为某一价值观、群体甚至是某种私心站队代言。在某些情况下,这种做法是无可厚非,但是对于了解真相来说,并无太大帮助。就像你不可能要求汉武帝理解李陵深陷敌阵的绝望,要求李自成去理解崇祯国库空虚的问题,要求乾隆去开拓眼界,看看外国的工业革命。个人的局限,被时代,被格局,被社会所左右。所以,要了解真相,便是要清晰准确地还原各方的意见看法,行为成因。无法准确,也就成了街头巷议,只能姑且听听。

但是“准确”也是个危险的词,总有一些东西是人为不想让他人知晓。所以在探寻真相的路上,少不了阻碍,轻则猜疑辱骂,重则肢体冲突,甚至丧命。没有一定的保障,怕是多数人不愿去探寻,就算有一腔热血,也恐难长久。所以记者这个职业应运而生,他们给世人带来真相,世人还以保障。虽然记者并非都能带来所有真相,但是在其职业生涯里,展示真相是职业要求,也是职业生命,做不到还真不如去写小说、卖红薯、买彩票。

作为尘世之人,虽不比柴静们那般,但是在知晓了“准确”之意,还是能做不少事。最起码,少一分苛刻,多一分宽容;少一分偏见,多一分宽容;少一分冲动,多一分耐心。

让“准确”常伴心间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多云 早上和昨天一样去跑步了! 早上五点多就开始聊天,然后居居和XH一起去操场了!惊!她们才认识四天啊!XH很害羞...
    LOM5阅读 138评论 0 0
  • 当一个衣着整洁舒适的大胖男生站在一个光鲜亮丽的女神前,手捧一束玫瑰在众人面前告白时惨遭拒绝时。 女孩的转身离去、玫...
    张小凡diary阅读 784评论 6 10
  • 学习任何一项技能都需要我们不断重复才能由笨拙达到精通,一经熟练之后,都会被大脑内化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但是为什么还...
    viper44阅读 41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