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政史十六讲》阅读体会
很多名家推荐要学习历史,因为历史不会重复,但总会惊人的相似。我们现实中遇到困难,也习惯从历史中去寻找解决方法,因为曾经遇到过的问题,很可能又变了一个样子表现出来,比如当前的经济危机,就是一个债务周期的问题。虽是如此,我还是对历史的兴趣不是很大。但这次看这本书,确实感受到了历史事件的参考价值,也提起了对历史的兴趣。这个阅读体会,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
第一篇:目的属性or工具属性
你肯了解集中力量办大事,并且集中力量办大事所取得的成就深深的震撼。但在被这些工程,比如说登月工程震撼的同时,也有对其的反思:还有那么多贫困地区,花费这么多钱去做哪些不着边际的事有什么用?不深入具体讨论这两个观点,只说他们代表的方面:目的属性和工具属性。
目的属性,最主要的就是反应人们的需求,最主要的是服务当下。工具属性,最主要的就是集中力量,以应对挑战。书中介绍,不同时代,国家的属性有所不同,比如目的性国家的朝代,把更多精力用来服务,以追求人民满意更多一些,思想更活跃一些,比如汉初;工具性国家,把更多精力用来应对战争、自然灾害等挑战,比如汉武帝之后。
这两者有没有优劣呢?很难说。因为,工具属性强的时候,可能各方面发展比较快,但人民比较“卷”。如果做出来的蛋糕不够大,就会出现问题。目的属性强的时候,可能人民感觉比较轻松。由于人的追求不一样,很可能一些历史沉珂,很难去改变。
跳出历史周期律,必须兼顾二者。所以,当下很多工程,既有工具属性,也有民主属性。对工具属性的,要着重介绍清楚其满足目的属性方面,以获取支持。比如,太空探索,最主要的是体现一国综合实力,短期看不到效果。宣传上面,就从满足人们未来要求,比如资源获取等来宣传。对目的属性的,要着重用工具属性的方法去推动。比如修公园,是每个人的需求,但不可能在每家旁边都修,所以用工具的方法,快速选定一个地点去修建,以期最快取得最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