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乘高铁去太原出差,正好和邻村的一位老太太相邻而坐。
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在加上老太太极是健谈,因此,我在她娓娓的讲述中度过了两个半小时的旅途。
老太太儿子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了太原工作,后来又在太原结了婚,生了孩子。因为两口子上班忙,孩子出生不久,老太太就被接到太原帮着带孩子,一带就是好多年。现在孩子已经上初中了,还由老太太接送。
前几天,因为村里和她交好的一个姐妹去世了,她才回来待了几天。刚办完事,她惦记着孙子没有人管,放学回到家连一口热乎饭都吃不上,就着急慌忙地往太原赶。
老太太大概是第一次坐高铁,上车后犹犹豫豫的,走走停停,后来干脆把手里的票递给跟在她后面的我,让我帮她找座位。
我接过票一看,真巧,和我是邻座。我把老人领到座位上,又帮她把包袱放到行李架上。老人对我很是感激,不停地和我说话,又从随身提着的一个小包里拿出一个苹果,非要给我吃,我推辞,她却硬往我手里塞,嘴里说:这是洗过的,不脏。我只好接过。
本来我是打算在车上看一会书的,但热情的老人却不容许我有半点安静的时间,她不住地和我聊天,因此不到一会,我就对老人的家事大概有了了解。
老人有三个孩子,上面两个是女儿,最小的一个是儿子。老人说,为了这几个孩子,他们俩口子年轻时也是吃了不少苦,但只要孩子好,自己苦点也没啥。当年,三个孩子,他们一视同仁,都让他们上学,自己再苦再累,也没想过让他们辍学。好在孩子也都争气,都考上了学校。如今,两上女儿在县城工作,儿子在省城工作,而且日子过得都还不错。
老人说,当时,他们下面要管三个孩子,上面还有两个老人。其实,她掌柜弟兄两个,上面还有一个在县城工作的哥哥。和他们在地里刨食的生活相比,哥哥的日子自然是宽松很多,但是,他们却对老人不闻不问,别说平时不回来,就是逢年过节,也很少回来看老人。按照村里的习俗,弟兄两个,两个老人的生活应该一人管一个。公公是他们管的,生、老、病、死,他们一手操办。到了婆婆了,当哥的却作聋作哑。那年,婆婆瘫倒在床上了,两口子倒是回来了,可也只是看了一眼,就又走了。
老人说:其实,这也没啥,当时我们想,他们不管我们管呗。我妈当时就给我说权当你就弟兄一个,那你还不管了?所以,我婆婆瘫的那几年,全是我一个人伺候的。我婆婆临死的时候,对赶回来看她的老大两口子看都没看一眼,只是看着我流泪。
我说:人常说,好人有好报,您后半辈子一定会享福的。
老人高兴地说:你可是说对了,你看我现在的日子,两女儿成天给我买衣服,买吃的,这就不说了,就我那俩女婿对我也好的很。我儿子分到了太原,买了房,买了车。媳妇呢,对我更是像亲妈一样。我每次回去都舍不得,总是说,妈,你别回去,你看咱们一家人在一起多好,多热闹。你一个人回去,多冷清啊。说完,老人又指指身上穿的衣服说:这就是我媳妇给我买的,花了好几百块钱呢。
接着,老人叹口气说:可是我家老大两口子,现在的日子过得苦着呢。他们有三个儿子,老大早早出车祸死了,老二因为赌博离了婚,老三至今也没有结婚,成天在外面东游西逛。前年,我嫂子又中风了,不能走了,只能靠我家老大招呼。唉,那日子过得真是凄惶啊。我有时候劝我女儿休息时过去搭把手,可女儿心里也不乐意,她们说,要是他们原来对我奶好一点,你就是不说,我也会过去,可他们做的那叫啥事啊。
所以我就想啊,这人啊真的是有报应的。你说是吗?
我看着老人,郑重其事地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