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百年,无论这个人的寿命有多长,也都是有限的,任何人都无法摆脱寿元归零的结果。
关于生死,有贤人道:“死生皆有大限也,不忧不惧不怒,自待归期。”
生死这种较为沉重的事儿,其实都是人所无法把控的。因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任何人都无法预知明天和意外到底谁先会到来。
面对生死,我们做人最好的态度,其实不是什么害怕、忧虑和忐忑,理应是顺其自然,随遇而安。
当年曾国藩明知道自己大限将至,他毫无恐惧之心,而是在儿子的搀扶下,在园子内逛了几圈,然后就跟儿子说,他要回书房休息了,便在椅子上端坐去世,脸上满是从容。
曾国藩的生死观,其实跟他做人的观念是息息相关的,都是“随心从容,顺其自然”,不会说像某些人一般强行续命,落得死前还遭罪的下场。
不过,从曾国藩这件事中,却透露出了这么一个问题,那就是在人离去之前,这个人肯定会做出较为奇怪的事儿。
如果家庭中的老人发出这三个暗示,那证明他离归去很近了。
如果老人突然重病痊愈,这是回光返照的表现
在通俗的说法中,有这么一个名词,叫做“回光返照”。
当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它竟然在某一瞬间发出了较为耀眼的光芒。尽管这是由于光线的反射而造成的现象,可这终究是最后的一抹绚烂霞光。
同样的道理,当一位老人身患重病,早已被医生判了“死刑”的时候,他突然醒了过来,而且还站了起来,活蹦乱跳,这不是痊愈的表现,而是回光返照的行为。
很多人其实都不愿意接受这种“油尽灯枯”的现实,可现实便是如此,任何即将走到尽头的事物,它们都会有“最后一搏”的做法。
所谓的“回光返照”,在医学的层面来看,不过是人的大脑作出了最后的反应,迅速指示肾上腺皮质分泌出大量的激素,让人表现出“痊愈”的假象,以此短时间来安排后事而已。
别认为人的某些病症能够在瞬间痊愈,这世上并不存在这种“奇迹”,所有的一切都是遵循着生命发展的规律而进行的。
如果老人突然间食欲大增,这暗示了老人即将归去
曾见过这么一件事,村中的某位老人,他已经患病多年了,而且在他去世的前几天,他突然就下了床,在纸上写了一大堆他想吃的食物,然后跟他的家人说,他饿了,希望家人能够早点买回来。
他的家人很惊讶,认为老人家受到了上天的庇佑,不再受病痛的折磨了,便兴高采烈地买了老人想吃的水果和其他食物。
不过,他的家人也很不解,老人家以往最厌恶吃酸的东西,怎么今天他会让他们买那么多酸的食物呢?但是,他们也没想太多。
老人看到家人买来了自己想吃的食物,其实也特别欣慰,然后便吃了起来,竟然在一天之内就吃光了。
过了两天之后,老人便在睡梦中离开了,虽然遭受着病痛的折磨,但走得还是特别安详。
那时候他的家人才明白,那些回光返照的人,他们身体机能的突发增强,不过是生命对于死亡的最后反抗罢了。当这些激素全部耗尽的时候,那死亡就来到人的身边了。
如果老人突然看到了以往的亲人,这暗示老人离归去很近了
中国人最忌讳的,其实就是在梦中,或者在某些时间内看到以往故去的人。在中国的传统中,看到故去之人,那是特别不吉利的。
不过,这仅仅是民间的说法而已。
很多即将离去的老人家,其实他们在睡梦中,或者在神志迷蒙情况下,会看到故去的亲人出现在他们的眼前,甚至跟他们挥手示好。
而且,当孩子询问老人家的时候,老人家还会把这些事儿说出来,让孩子们都后背发凉,怎么老人家会看到这些人呢?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着对于故去亲人的思念,尤其是父母兄弟,人们更是与他们感情深厚。
一般来说,记忆当中的碎片,都会在人即将离去的时候,突然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让我们像看电影一般回顾自己的一生,再看看这些已然离去的亲人。
这,其实不恐怖,都是记忆的重组和回忆罢了。
写到最后
人这一生最难接受的,终究是亲人的离去,而自己又无可奈何。
对此,现实总跟我们开玩笑,让人们在离去的前一刻“满血复活”,给人们一些希望,让人们的心理好过一些,然后在下一刻便让人“灯枯油尽”。
这看似很无奈,也很让人揪心。不过,这终究是大自然中的生死规则,是任何人都不可改变的。
生死,不由人来决定,而由人之寿命和自然之规则来决定。如此,坦然看待生死,自然观望生命,这才是真正的生死观。
不需要感慨太多,不需要惋惜太多,生与死,一切都是自然的选择。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