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教学是低年级学习的重点任务,可是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识字教学仍然是一个难点。许多生字词反复听写,学生仍然是错误百出,可谓是学生写的手疼,教师教的头疼,可效果却总是不尽人意。最近认真拜读了韩素静老师的《统编小学语文,可以这样教》,突然觉得豁然开朗,原来教学生字词,也是要有绝招、妙招的。
一、语文即生活,生活处处可以识字。教材把汉语、汉字学习放在了学习的首位,强调了低年级的学习任务是识字和写字,汉语拼音仅仅是识字、学习普通话的工具,这完全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于识字内容,统编教材采用多板块、全程编排的方式进行编排,形成一种“无处不在”的识字环境。这样的识字教学,已不仅仅是识字,而是辐射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让孩子在识字中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这其实是对孩子实践能力、思维能力的一种培养,让孩子认识到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这就体现了语文课程实践性的特点。
二、教学生字要有归类、复现的意识。生字词是语文学习最基础的,即使到了高年级,学生在字词方面的出错率还是比较高的。在学习生字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生字的难易程度进行归类,课前通过多种方法进行检测,了解学生掌握生词的情况,从而准确预估哪些生字学生较为陌生,应该反复识记,这样教学就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另外,在教学生字时要创设不同的情境,多次复现生字,让学生与生字反复见面,充分利用无意记忆,从而避免遗忘。不仅低年级,生字复现的方法对于高年级学生也同样适用。这样在课前、课后,读词、读句,把生字放在文中识记,多用这些方法,学生的字词掌握会更牢固。
三、让识字教学多点科学性和趣味性。教学中我们总会发现,很多孩子记不住生字,总是容易写错别字。如果我们能够把识字教学变得有趣味性一点,那么孩子应该会更容易识记。例如“冒”字,它的上半部分很容易被人写成“曰”字。如果课堂上出示冒的古文字,并给孩子们进行解说,让孩子们知道“缺口框”就是帽子的象形,中间两个短横就像帽子里的头发,下面的“目”是眼睛,“缺口框”里的两横封死的话,就像把帽子的上下封死了,这样帽子就戴不上去了。与它相关的字还有“冕”,也是帽子的意思,上面的两短横也是左右两端都不封死的。忽然意识到自己已经写了三十多年的错别字,今天一看才明白错误的原因,原来许多汉字都有其独特的构字特点,中国汉字实在是博大精深。
教学中总是埋怨学生识记不住生字,看看这些名师教识字,学了这些教学识字的方法,才意识到自己在教学中确实钻研、投入的太少,实在佩服这些老师教学中的智慧。如果我们也能让识字教学这样富有科学性和趣味性,何愁学生记不住生字呢?因此教学中我还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让自己的教育教学也充满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