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P38-62
如果我们想利用他人的内疚,我们通常采取的办法是,把自己不愉快的感受归咎于对方。家长也许会和孩子说:“ 你成绩不好让爸爸妈妈伤透了心!”言下之意是,他们快乐或不快乐是孩子的行为造成的。看到父母的痛苦,孩子可能会感到内疚,并因此调整行为来迎合他们。遗憾的是,这种调整只是为了避免内疚,而非出自对学习的热爱。
以,看到这段文字自己陷入了深思,对孩子亦或是对待爱人,妈妈,有时候不自然的用“因为你这样,影响我怎么样”“你总是这样看待我,那我也懒得做了,做一个你觉得的那个样子得了”,“你这样妈妈会不高兴”。因为他人的行为而影响自己的情绪,而我将自己的不愉悦都归咎于对方,指责是他人。然而自己却没有去察觉自己的需要和期待。更不会表达自己的感受。
致,批评往往暗含着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者反击。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当我们开始谈论需要,而不是指责对方,我们就有可能找到办法来满足双方的需要。比如我将以往的句式改为“我(感到)......,因为我......”或者“你(感到)......,需要我......”对方会更注意到我的感受,而当自己内心的期望被人理解时,彼此充满的不是埋怨,更多的是爱意。
用,孩子总是会在规定的时间看动画片结束时闹脾气,之前许诺今天晚饭后可以看20分钟动画片,脑钟响起后那一集没有结束,孩子要求把这一集看完,也或许这一集刚开始没多久所以结束经过了三四分钟,当结束我提出关掉电视时,孩子大声哭闹,完全把规则抛之脑后。我强调“你答应妈妈这一集看完就关掉的”可孩子却说都没有听到闹钟。他的哭声让我有些不耐烦,自己吐一口气后安抚孩子说“我非常担心你的眼睛会受不了,因为你已经看超过20分钟了”孩子依然在哭闹,他似乎一直觉得脑子是没有响的是可以继续看的,我接着说“我能感觉到你此刻不太高兴,妈妈关掉了电视。你希望继续看下去,只是闹钟响了以后你没有注意到对吗?如果你感到难过就抱着妈妈哭一会儿吧,深呼吸冷静一下看看咱们做点什么可以高兴一些呢?”“要不我们来讲故事吧”孩子的感受需要都得到了认同,情绪平静下来。如果我强制关掉后告诉他,时间到了你答应妈妈的,你不能遵守规则那么下次就不可以再看了,我想孩子下次依然会故技重施。
2018,跟圈吗逼自己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