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其实就是人类的斗争史,每一个历史进程,几乎都是靠大大小小的争斗来推动,大一点的就是战争,小一点的就是各种钩心斗角尔虞我诈,凡是推动了历史进程的人物,要么凭的是武力,要么凭的是智谋。
但是,武力斗争毕竟很粗暴,带来的破坏性太大,而用智谋解决问题,不仅成本很低,效果还有可能比动用武力要更好,所以,古代王侯将相的身边都会有几个谋士,遇到事情第一反应就是找人出谋划策,因此古时候的谋士是很吃香的职业。
比如曹操听说许攸要来,光着脚丫子就跑出去迎接,许攸一来,马上给他出了火烧乌巢之计,很快打败袁绍。当然今天我们不是要讲三国,这里只是举个例子来说明计谋的重要性。
说到计谋,又分为阴谋与阳谋,阴谋,就是阴谋诡计,给人的感觉一般都是用于背地坑人干坏事,那么与之相对的,就是阳谋,阳谋是光明正大摆在台面上实施的计谋,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案例,比如前不久咱们聊到过 “二桃杀三士”。
很多人说“二桃杀三士”是阳谋,其实我觉得它还真算不上是阳谋,但是今天我们要讲的“推恩令”,历来被公认是一个无解的千古阳谋,哪怕你智商比得过诸葛亮,只要你身处“推恩令”这个计谋当中,你也绝对无法破解。
先来说一下到底什么是“推恩令”。令,皇帝下达的法令,推恩,就是推广恩惠之意,也就是说,推恩令,是一项推广恩惠的法令,他的颁布者,就是大名鼎鼎的汉武帝刘彻。那么刘彻要推行的是什么恩惠呢?
这里要先说一下古代的宗法制度,它规定了权力和财产的继承,必须遵循嫡长子继承的原则,比如一个被皇帝封了爵位的王侯,他的爵位和家产都只能由正妻所生的大儿子继承,如果大儿子英年早逝,那就依次往下让二儿子继承,总之,只能顺位继承给年纪最大的那个嫡子,其他的儿子,特别是庶出的儿子(也就是妾室所生的儿子)都只能干瞪眼。
在汉代,自刘邦立汉以来,就封了很多很多的诸侯王,这些诸侯不但有自己的地盘,还有自己的军队,实力强大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造反,因此汉代很多皇帝都想削弱甚至消灭藩王,比如汉景帝实行削藩,结果却引发了七国之乱,不仅削藩不成还差点皇位不保,所以,怎样解决诸侯王的问题,一直是西汉所有皇帝的心病。
汉武帝刘彻,是西汉第七任皇帝,他的父亲就是汉景帝刘启,刘启因为推行削藩而引发了七国之乱,所以皇位传到刘彻手上以后,各地的藩王依旧是一块很大的心病。有了前面的经验,汉武帝刘彻没有再使用武力削藩,而是颁布了一道“推恩令”。
推恩令的主旨,就是针对诸侯王今后的继承方案进行了调整,一改从前的嫡长子继承制,以前不是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诸侯的爵位和地盘吗,现在把它改成必须由长子、次子和三子共同继承。
实质上,就等同于把诸侯王的实力瓜分为三分,到了下一代,继续再这样往下面分,一直这样分下去,从前那些尾大不掉的诸侯国,就会自然瓦解,诸侯国没有了,皇帝自然可以高枕无忧。
那么汉武帝刘彻颁布这道法令的时候,非常聪明,他取了个名字叫“推恩令”,为什么叫“推恩令“?因为这是皇恩浩汤呀!从前只有一个儿子可以继承诸侯的权力和财富,皇帝现在让你的三个儿子都可以享受这些财富和地位,岂不是天大的恩惠?
当然,受到这项推恩令的诸侯们也不是傻子,他们当然知道皇帝的真实目的就是为了分化瓦解诸侯的实力,但是,汉武帝把推恩令的剧本光明正大地交到诸侯的手上,他们却想不出任何破解的办法,因为从某种角度来看,这的确是一种恩惠。
比如,并不是每个诸侯都喜欢自己的嫡长子,甚至按照人之常情、做父母的都希望一碗水端平,推恩令打破了嫡长子继承制的约束,所以很快被这部分诸侯接受;其次,诸侯王的子孙几乎都支持推恩令,因为这关乎到他们的切身利益,哪怕在位的诸侯王不执行,他的子孙也不会答应。
比如衡山王受到推恩令之后想要造反,结果被自己的亲孙子举报,在切身利益面前,诸侯王的子弟还是看得很清楚,谁不执行推恩令,谁就是剥夺自己财富和地位的敌人,所以,推恩令的确是抓住了人性的弱点,以至于诸侯无法抗拒,明知是个坑也不得不往里边跳。
最后再来看一下推恩令效果,咱们知道三国时期的刘备,他是中山靖王之后,这个中山靖王生了一百多个儿子,因为推恩令的推行,推到刘备手上的时候已经什么东西都没得分了,所以刘备堂堂王室后裔也只能沦落到以卖草鞋为生,所以看看刘备的遭遇,你就知道推恩令的效果,是多么地厉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