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欲望填不满的生物,一旦得到了什么开了口子,便再也填不尽了。
你大概以为我也要开始谈论都市生活,谈论北上广以及十八线小城市的去留问题。
但我今天打算讲讲无名人士的感情,干干净净的那种。
简称无名人士为阿花,简称无名人士曾很喜欢的人为阿月吧。
阿花和阿月相识于16岁,高二
两人当时一直是班里的第一和第二名,顺序不定,有时阿花的物理成绩差了一些,有时阿月的英语成绩拖了后腿。
但两人并不怎么相熟,直到…
那天排座位,两个人阴差阳错坐到了一起…阿花在里阿月在外。
然后故事情节有点老套
两人慢慢互相喜欢,互相依赖,但窗户纸谁都没有捅破,高三这样重要的时期,后果两人都承担不起。
高考结束后理所应当地阿月在阿花的耳边轻轻说了--我喜欢你。阿花现在仍然记得那时的情景,以及那时耳边的呼吸声。
没有任何表白痕迹,两人便心照不宣的恋爱了。
和俗滥的小说情节一样,两人终于也遇到了填报志愿的问题,阿月的第二志愿是阿花的第一志愿,然后两人均被第一志愿录取;从此异地,相隔1749公里。
两人每周通2-3次电话,每次1-2个小时,照例在晚上;寒暑假每年见面两次,就这样安全的走过了两年,期间互相去了对方的城市。
然而裂痕总生长于不知觉间,等你察觉,才知做什么都是无用了。
在阿花在电话这头哭的时候,阿月只能在电话那头沉默的时候。
在两人明天就要分离,阿月还在旁边认真地打着台球的时候。
在阿花用眼前静默的夜晚代替同样静默的阿月的陪伴的时候。
这样的时候还有很多。
但往往苦中的一丝丝甜更让人醉心。
那是在晚上阿月帮阿花盖好被子的时候。
以及两人总是无意识地十指相扣的时候。
还有阿月帮阿花买奶茶总记得少糖这件小事的时候。
这样的时候,也有很多。
但是,这一点甜没能抵挡抵抗两人独自的空间。
阿花在去往家里的火车站候车室里和阿月通完最后一次电话后,发了一条短信给他:“我们,分手吧”。
阿花在火车硬座上哭的泣不成声,过了一会儿收到了回信:“好,我理解”。
你看,两人是这么的真实,没有分分合合,没有假意虚掩。
最近读到王小波与李银河的《爱你就像爱生命》,深受触动,喜欢一个人便恨不得把自己的一切都拿给对方看,今天读了什么书,遇到了什么人,听说了什么样的话,从此便只有两个我,一个在你面前的我,一个没有你的我;但不免觉得若是没能遇到如此心灵契合的人,那这一辈子岂不白活?
但我不羡慕王小波与李银河这样绝妙契合的爱情,只是欣赏两人对于爱情的炽热投入。
关于爱情我想说的话--即使没能与你走过更长的路,能遇到你,有过那些甜,便是莫大的幸运。
祝你和你的那位能拥有更多的甜,祝我们都有一段炽热的爱情。
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