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有两个孩子,大女儿的性格更自我、急躁一些,她认为爸爸、妈妈、玩具、书,什么都是她的。相比起来,小儿子更温柔一些,从小就属于体贴懂事的那种孩子,甚至会在姐姐生气抬手打我时,护在我的身上。
有次,一个朋友对我说:你肯定是更偏爱小儿子,对不对?
我吓了一跳,急忙反思,我是哪里做的不公正了吗?为什么朋友会有这种想法呢?
于是,我连忙辩解,外加询问原因。
原来,朋友是觉得我儿子太可爱了,他们也很喜欢,所以猜测我肯定也是偏爱我儿子。
虽然是误会一场,不过我也仔细琢磨了一下,我们对孩子的爱真的是无条件的吗?是否会受自己对孩子的期待或者外界评价的影响呢?
02
去年的这个时候,有一则新闻刷爆了网络,「杭州女童模拍照被妈妈飞踹」,当时这个事情应该是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大家更多的关注点是在虐打孩子和把孩子当摇钱树上。
其实,摊开来看,先不讨论这件事背后的家庭经济利益,那个妈妈打孩子的起因是孩子拍照没有做好,或者没有合乎要求。她是不是因为在乎事情的结果或者别人的意见而心急火燎地跳出来教训孩子呢?
假如一个孩子在足球比赛上,因为太糟糕的表现被众人指责嘲笑,连你也感觉脸上无光时,你会不会跳出来劈头盖脸地骂孩子或者暗戳戳地埋怨他呢?
假如一个孩子期末考试的成绩在全班倒数,家长会上你被老师点名提醒,恨不得立马散会离场时,你会不会狠狠地瞪孩子一眼,心里想着,等我回家再收拾你呢?
如果你会,那你就和新闻里的童模妈妈没什么两样,都是把对孩子的爱建立在了自己的期待或外人的评价之上,这就是附加了条件的爱。
03
每一个孩子,每一个曾经是孩子的我们,都不是谁的作品,更不是谁的财产。
事实上,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需要被尊重的独立个体,他因为对生命的渴望而来到这个世间。
他们,在我们身旁,却并不属于我们。
人人生而不同,就像我的两个孩子,他们是亲姐弟,却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性格。可能在外人看来,姐姐不好相处,而弟弟就更美好可爱一些。
这些我都知道啊,我承认,对外人而言,弟弟更讨喜一些,这种感觉会让他们喜欢弟弟更多一些。可对我呢,如果我只是因为大家对两姐弟的评价就选择偏爱弟弟,忽略姐姐,那我真的是错的离谱了。
04
与一味地用现成标准来要求孩子,批评孩子相比,还有一种极端反而不容易察觉,那就是一股脑地夸孩子,盲目地鼓励孩子,纵容孩子。
这两种极端都是对孩子有价值判断导致的。
有时候,我们要自省,并大方地承认,在内心深处我们的确是觉得自己的孩子在某方面表现的并不是那么优秀。一味的批评或者盲目的鼓励,都掩饰不住传递给孩子的一种信息,那就是:你不行,你需要父母的帮助。
我们需要一种觉悟,那就是:要改变现状,首先要改变自己;要改变自己,首先要改变我们对问题的看法。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始终认为,孩子好的表现是在给我们长脸的话,那反之,是不是孩子不好的表现就是在给我们丢脸呢?我们很难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反应完全孤立来看吧。
其实,这两种反应都是因为我们把对孩子爱的感受建立在了自己期待和外界评价的基础上了。
05
我们很难控制自己不对孩子有所期待,毕竟一个鲜活的生命来到人世间,他身上充满了太多未知的可能。
我们期待他有所创新,我们期待他有所成就,甚至,我们期待他完成我们未能完成的梦想。
无论我们怀揣了多么美好的期待,都请记得,眼前的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格个体,他不一定会按照我们的期待而活,即便如此,我们依然爱他,因为曾经怀抱着他的温暖,因为曾经他天然的信任与依赖,因为曾经一起度过的时光。
至于外界的评价,随他去吧。
我们管不了外界的声音,却可以坚守自己内心的信念。我们对孩子的爱,不应该因为外界的声音而摇摆。
所以,请抱一抱你的孩子。对他说:我爱你,不为别的,只因为是你,我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