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不开地铁,爱恨地铁,天天在地铁上看着或者上演活剧,谁又被领导骂了,谁的家人生病了,谁正在准备考试,最多的还是一张张沉默的脸,姿势却是千姿百态不那么优美,这是一个个劳累的地铁人。
记得上回从外地刚回到上海,精神还在长途火车的疲惫中没有恢复过来,却必须强打精神振作起来,因为只要一到上海地面,自然就有一股气流涌出,这气流来自每一个人的脚步和眼神,他们脚步都很快,眼神急切,表情严肃!不由得不振作起来……
1
一坐在上海的地铁上,就好像到了一个小剧场,看到各种人,这不,有一位老先生跟着朋友坐地铁,他并不熟悉路,却听到报站方向不是莘庄方向,是上海火车站(其实是报站器故障),也就是反过来的方向!于是老先生非常着急,问起旁边的人来,那热情却脾气不太好的中年人,相信我,方向对的……可是老先生依然惶恐再问其他人,那中年人说,你怎么不信人呢?老先生默然不响了……后来只听地铁上报站不停变化,一站站调试,总算正常了!只见那老先生松了口气,我也松了口气,其实我刚从外地回上海,似乎很理解他!地铁上没有售票员,报站不对的话,不熟悉的人真的很会搞错……这一错可能从城市的这头到了那头,南辕北辙。
2
小插曲过后,地铁上恢复平静,大家安静得各忙各的,有的耳机塞着看手机游戏笑,有的面无表情刷屏,还有的在发微信谈事,再有是用手机看书吧……手机电子书还挺方便!在车上好像一个个独立空间,完全可以沉静在自己的世界里
嗯,除了新站开门有新的漠然人涌入,头抬起来望一下,然后漠然的继续低头忙碌,似乎再没有什么事情能引起大家的关注了!
我们都在忙什么呢,为什么表情越来越缺少笑容了?
3
记得以前坐在地铁上,很喜欢发呆,睡觉,或者看看窗外的楼,和绿色,(主要是户外)想想心事打打电话,有时研究下外面的树种,或者安全锤放在哪里……
嗯,也许只有曾经那样的地铁追尾事件,引发跌倒,摔痛,场面混乱才能让我们想起自己的疼痛和陌生人的样子吧,曾经地铁10号线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地铁上满地狼藉,还有少量血迹!那是一种难得一见的地铁事故却足够让人心惊,谁知道天天坐的地铁也会有相撞的风险?而这个时候,叽叽喳喳的,人们才会团结在一起,大声叫嚷着,互相问候着,打着电话,仿佛活了过来一样,一边痛苦一边无比真实的哭叫,呻吟着,或者趴在地上,或者急着冲出门。
是什么让我们把冷漠作为常态,低头成为常规,冲着手机笑作为全部生活,地铁电梯提醒的不要看手机?我们是被移动时代控制了么?只有某件不同寻常的事才会打破僵局,比如曾经痛斥单位腐败数年如一日的胖叔叔,又比如惊天的一次地铁事故……再或者,遇见几个不合时宜的外地人,哎
4
在地铁上,我最喜欢的事和大家一样低头看手机,美其名曰,我看书背单词呢,又没浪费时间,的确,忙自己的事,提高效率!
记得从前,我也是爱放空的,可以偷看书和报,是人家手上的地铁报,那时地铁站有发报纸,大家就随时领一份在地铁看,下了地铁直接交给回收的老太太,倒也潇洒很潮,如今这份偷看的机会没有的,原本可以一边看报一边和人家会心一笑呢?
说到地铁偷看书,如今都不看纸质书都是电子书,是连了解对方在看什么的机会也没有了,只看到一个个机器,和漠然的脸,却看不到书名,书脊和仿佛遇见知音的喜悦?
从前可以看书借书联络感情哦,如今却只有手机干巴巴的,猜不透,难道通过表情猜这位在看什么书么?
还真累,我在这里码字的时候,对面的女人,一边刷屏,一边抬眼看了我一眼,难道她知道我的想法?我猜她是在看书,表情不变,缓慢刷屏,准备下车!
5
呼啦,又是一群人涌入好像鱼儿一样,忽然想起曾经的地铁一号线,有放过大冰桶,也是这样的闷热天气,总算地铁凉快,我们也可以继续漠然的忙自己的事。否则必然是同仇敌忾的骂天气,怨车队,说着说着倒也和同车人亲切了不少……
以前说,百年修得同船渡,那么同车呢?有没有十年修来的?还是仅仅像面对空气一样呢?
地铁上,我们忙着和遥远的微信那头说工作聊生活,看书玩游戏,就是没空关心下身边的那个人,他是不是刚从家乡来,刚下了班还没吃饭,他是不是今天丢了工作,是不是考上了大学,是不是听到了家人生病的消息……
是啊,他们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微信那头可是认识的,虽然没见过,是的,你不会和一个同车的陌生人熟悉,可是他的表情是最真切的,动作是最自然的,话语是最直白的,和我不相关却又是一个我,我对于他们也是一样!
能不能,放下手机,重新开始发呆,想心事,看看身边的陌生人,或者看看外面的高楼,他们是最真切的存在!
写着这些,站起来看看距离下站还有几站,还缺一站,有人好心让我看亮灯的线路图,看的清楚,我谢谢他,虽然没有特别热情,但是还是希望生活中多一点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人,他们一直活在低头的那个世界,还有眼前的这个世界。
这是我在地铁上写的文字,依然是低头之作,希望以后能够是端坐时写的文字,想来味道也是不会一样的吧。
我们可以多抬头望望天空,和看看身边那个疲惫却面露微笑的人,他们都是最真实的存在。
地铁小剧场,天天在上演,比公交车,轮渡船更加的贴近我们这一代移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