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剧《老中医》,拜服于翁泉海老先生的医术和医德,被中医理论深深吸引。剧中有一段老先生论述中医字迹的戏,颇具韵味。
西汉文学家扬雄讲:“书,心画也”,宋代大文豪苏轼也说:“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这些见字如见人的话未曾想竟也可以用在中医的处方上。
名叫于运来(来了)的小伙子要拜翁泉海为师,老先生不问其他首先考验其字,曰“大凡名医都非常重视处方书写的工整,字是一张方子的门面,是这位大夫文化底蕴跟学识才华的外露。很多病家见医之前啊,都是先看你的方子,也就是看你的字,他们以此来揣度这位大夫学术之深浅,医术之高低”。
听完老先生的话,来了略加思索,却以为医生只要医术高超,字写的不好也无所谓。老先生又解释道“一个中医的功底首先是看字,一手好字能看出一个大夫的心境来。患者见到一手好字的处方,除了赏心悦目以外,更会认为医者认真,值得信任和尊重,十分病就会去了一分;但倘若字不好,看不懂,心情就不会好;更有可能因为字不好,医师配错药,进而贻误生命”。
这样的论述真的很动人,说到了心坎里。
翁老先生如此重视处方的书写,一方面是其追求医术的表现,一方面是其思想境界和文化底蕴的体现。反观当代社会,患者走进医院,有几人能看懂医生书写的病例?又有几人能读懂医生开的处方?如果是为了避免泄露处方或者患者自己私自配药出现生命危险,那就是完全置患者的心情于不顾了。
我不懂医术,也没有学习过医学,不敢妄加评论。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每每见到潦草龙飞凤舞的病例,都会生出一种不信任之感,不信任却又无可奈何。而《老中医》为我展示出了中医理论的精髓与核心,也让我看到了什么才是产生信任的源泉,什么才是真正的为医之道。
中医理论博大精深,处方的门面都如此重要。倘若能通过“愉悦身心”来去一分病,何乐而不为呢?大凡名医都是多从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治病救人必然是第一要务,但凡能减轻患者的病痛,各种方法都可以尝试,哪怕一个小细节,一个处方字体都是应该尝试的点。字如其人,给患者以信任和尊重,只要可以治好患者,只要不是秘方,处方的泄露与否根本就不值一提。这才是为医之道。
当然,随着网络的普及,各大医院的系统也随之升级,好多处方都变成了电子处方笺,直接打印即可。所以现在的医生不手书,不写字,不必考虑处方字体这回事。但是不论中医还是西医,为医之道是不能变的。社会在进步,人类在进步,精髓与核心却是进步的动力之源。
《老中医》,是一个可以愉悦身心的治病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