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 我的2016 结尾时给自己定了个目标——到2017年底,我还在继续写,做到了,2018年,我还要继续写,直到我对表达失去兴趣和耐心的那一天。
一年又过去了,每年不做个回顾,总好像少了点什么。过去的365天,都被记录在 DayOne 上了,自己都不敢相信,写日记这事坚持了近三年。在豆瓣和公众号上看了不少人的总结,都是成绩满满的总结和对美好生活的展望。对于我来说,这一年,是心情复杂的一年。
迈入2017时,就是从象牙塔出来工作第四个年头了,曾经以为的三至五年工作经验离我很遥远,没想到已然身在其中了。翻看中国互联网发展历史,发现2003年是中国互联网增长很快的一个年份,原因竟然是那年非典,大部分人在家不出门的空闲时间比往年多,这样看似显而易见的规律,我经常忽视掉了,就如同互联网行业有个“春节效应”,春节期间使用率高,道理依然类似。这年的春节带给我极大而又悄无声息的改变,焦虑感伴随着我整整一年。回家过年和工作中的所见所闻是两种状态,当进行切换的时候,影响自然就产生了。
大学毕业前,我没有听从父母的建议在本地工作或考公务员,拿到的本地企业 offer 都放弃了,直接选择去了广东一家互联网公司上班。在那工作的两年期间,我心态是很放松的,上班时按时按量完成任务,下班和室友兼同事走路回家,洗澡洗衣服,看书看剧,周末在家下厨,爬爬山,偶尔去广州、澳门会会朋友。自己赚钱自己花,好不惬意。离职后,休息了几个月把驾照考完了,我也心安理得,没练车的时候躺尸也不会觉得一日虚度了,乐得自在。今年则不行,心态完全崩了,控制不住自己的焦虑,时常失眠,焦虑使我失去了很多乐趣,还对目前状态的变好于事无补。
可能是自己太过迟钝。在我的时间尺度里,时间流逝的速度似乎慢很多,同学朋友家人们,升职加薪,买车买房,交男女朋友换男女朋友,结婚甚至离婚(并非为了叙事需要加入,真事),我还在后面像只乌龟一样慢慢爬,什么状态都没变。我不算完全的自由主义者,可理解他人不在乎周遭看法,随心所欲,不买房不结婚,内心里的自己却是极保守的。
妈有次对我忆苦思甜,她和爸结婚前几年瞧见别家有摩托车,自家只有单车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挣钱买摩托车,后来如愿了,早些年车丢了还伤心过好一阵,末了说我们家该买辆汽车了,省得每次麻烦别人。妈说这个事对我冲击挺大,这些年把挣的钱攒下来,而不是到处玩或者买这买那,付首付买个车完全够,没去做,源于对除了书和数码产品以外的物质的欲望不算强烈,对生活的目标感不强,都说男人爱车,偶尔看汽车之家,确实喜欢,但不大感兴趣。我不想从低欲望到另一个极端,唯利是图,但追求一些世俗标准的成就是有益的。或许这一切的后知后觉,都源于我一直单身,而且从一开始接触的就是比较自由主义的观点。生活都没太多压力,没被逼到那份上,仅从实用角度来说,车对我可有可无。
若我真的活得够明白,不在乎他人的看法,清心寡欲,没挣更多钱的执着,也不会有焦虑感。实际上我做不到,我追求世俗标准的成就,想挣更多钱,想有机会实现“立言立德立功”三不朽得其一。当时读《北欧,冰与火之地的寻真之路》时,发现北欧的五个福利国家因为政策和观念的原因,不用太担心房、车、医疗、教育,这四项恰恰是悬在所有中国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吧。读完全书,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我可以不拼搏,可以安于现状么,从小受的教育就是努力上进,用自己的双手改变生活,逼着自己不断前进,前进,再前进,也相信所有的前进努力是有效的。
工作了几年,慢慢明白自己就是一普通人,正确认识自己,给一个与己和解的机会,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对自己太放松,也别把自己逼得太紧。我常戏谑人生最大的追求就是混吃等死,实际上,我是希望一直劳动的,但这个时代的我们,更在乎个体价值的实现,工作除了获得薪酬以外,获得经验和技能以及做出一些成就也是很重要的,不愿意做无意义的重复的工作。
这一年的焦虑,我是能明白的,能力和物质生活不及自己想要的状态,短时间又提升不上去。理性点想,这一年也不是一无所得,大部分时间都没闲着,钱也挣了点,去了几个地方,学了些新东西。读了几本书之后,越明白放在古今中外的尺度上,我这点焦虑算个什么事嘛。难就难在说服自己。
年初的时候准备雅思考试,才发现工作后再集中精力去突击考试是件困难的事,考试成绩如意料中的不理想,我放弃了继续考,考雅思是为了申请香港学校的 Master ,但我心态有点崩,工作后再进学校必须靠主观能动性,自己读研的意愿不强烈,没想清楚方向,趁早放弃不失为上策。年底离开了香港,在香港的一年里,长了很多见识,多看看不一样的世界总是有趣的。
今年读了繁体字版的《李光耀观天下》、《邓/小平时代》,这是以前完全不感兴趣的书类,反倒很有启发,何伟的《江城》和《寻路中国》描述了一个我所熟悉又忽视的中国,他绝对不是非虚构写作写得最好的,但选择了中国这个全世界都很关注的国度给他加分不少,读完《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一个有血有肉的曾文正公浮现在眼前,关于财政那一块的数据解读,对我形成自己读史的方法上有很大助益,对《人类群星闪耀时》里描述的跨大洋的海底光缆连接过程印象最深,惊叹于前人的想象力和勇气,《十年再见,杨德昌》是香港电影节买的,书印象不深,对杨导的七部电影甚是喜欢,读了一本讲写作的书——《写作这回事》让我有意识的去注意文字的使用,多用主动态,少用形容词等。
今年看了几十部电影,院线非院线,初次看重看都有,比较有印象的有几部,《寻梦环游记》的故事和音乐都很喜欢,皮克斯总不让人失望,山田洋次的两部《家族之苦》都很好,对家庭琐碎之事刻画得很真切,不留痕迹的幽默,有点像冯小刚评价是枝裕和的电影,看似流水账,但情绪就在其中突然涌动,在香港电影节看了蓝光修复版《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第二次看,很喜欢,在香港看了未删减版的《金刚狼3》,把我给看哭了,英雄垂暮,拍得太好了,《再见列宁》里很多黑色幽默,历史年轮滚滚向前,小人物的命运是那么渺小和无奈,《麻将》、《恐怖分子》说的是台湾二十多年前的故事,却仿佛在说当下的中国大陆,杨导不愧为社会的手术刀,《天水围的日与夜》像杯白水一样淡淡的说着生活琐碎,看着却那么舒服,《摔跤吧,爸爸》让我感叹用一生做好一份事业 ,《敦刻尔克》让我对二战和丘吉尔产生莫大兴趣,买了丘吉尔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在看,《背靠背,脸对脸》对中国官场刻画的神了,或许太切进生活了,我反倒不喜欢,看完《神探亨特张》对北京的冬天很向往。
今年看的剧很少,最推荐《大明王朝1566》,全部演技在线。
一年过去了,和朋友开玩笑说,没想到生活的全部乐趣变成了赚钱,赚更多的钱。
按照惯例,给新一年许几个愿,做些规划:
1、行吧,这事年年说,继续摆第一位,找对象;
2、买个车,遂了爸妈的心愿;
3、找一个自己发挥空间大点、直属 leader 能力强点、薪酬能维持生活的工作;
4、读50本左右的书,互联网行业相关书籍占比不超过一半,重新开始看杂志,暂时目标是城市画报和 智族GQ ;
5、雅思暂时不考了,英文阅读的耐心和能力依然要提升起来,尝试在 quora 多回答问题;
6、公众号实现每周一篇的更新频率,全年至少50+,没输出很难保证输入;
7、每天散步或跑步一小时,控制自己熬夜的欲望,提前过上爱惜身体的生活;
8、实现收入组成的优化,开拓除工资以外的收入来源;
2018年,认认真真过好每一天,取悦自己,做个快乐的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