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作者在导言中描述:“在我开始告诉你们我的思考之前,我想先说明,我是个愚人,相对于我要知道的东西而言,我真正知道的爱并没有多少。不管我一生中取得多大的成功,其主要原因都不是我知道多少事情,而是我知道在无知的情况下自己应该怎么做。我一生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一种以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是它帮助我发现真相是什么,并据此如何行动。”
每一天,我们每个人都会面对纷至沓来的、必须做出反应的各种情况。假如没有原则,我们将被迫针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以预料之事孤立地做出反应,就好像我们头一次碰到这些事情一样。但假如我们把这些情况分成不同的类型,并且总拥有处理不同类型情况的良好原则,我们就能更快的做出更好的决策,并因此过上更好的生活。拥有了一系列良好的原则,你就拥有了一系列成功的秘诀。所有成功人士都是依据原则行动的,这些原则帮助他们取得成功,只是原则在什么方面成功因人而异,所以他们的原则也因人而异。
打造并拥有你自己的原则
我们每个人拥有各自不同的目标和性格,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选择最适合自己目标和性格的原则。尽管使用他人的原则不一定是一件坏事,但不假思索地采用他人的原则有可能将你置于风险之中:你的行动方式将于你的目标和性格不符。同时,像我一样,相对于你需要知道的东西而言,你真正知道的东西也许是有限的,承认这一点是很明智的。如果你能独立思考,同时保持开放的头脑,清醒地寻找并发现最适合你的事情,如果你能鼓起勇气这么做,你将会让自己的生命发挥最大的价值。
第一条原则
独立思考并决定:(1)你想要什么;(2)事实是什么;(3)面对事实,你如何实现自己的愿望……
只要原则是真实的(能够反应你的真实性格和价值观)你就可以随心所欲的选定自己的原则。你在生活中将面临无数的选择,而你做出的选择方式将反应你的原则,所以用不了多久,你身边的人就将明白你依据怎样的原则为人处世。最糟糕的情况是你很虚假,因为假如你虚假的话,你将失去自尊和人们的信任。所以你必须清楚自己的原则是什么,并且“知行合一”。
我的低谷 1979-1982
我发现,想要追求卓越,你就必须挑战自己的极限,而挑战自己的极限可能会使你一蹶不振,这将造成很大痛苦。你会觉得自己已经失败了,但这并不一定是失败,除非你自己放弃。信不信由你,但之后你的痛苦将会逐渐消散,你在未来将会迎接很多其他机会,尽管当时的你也许看不清这些机会。你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总结这些失败提供的教训,学会谦逊和极度开明的心态,从而增加你成功的概率,然后继续挑战自己的极限。
我的试炼之路 1983-1994
我喜欢在有趣的地方认识有趣的人,并通过他们的眼睛看世界。不管他们是富是穷,这样做都有益处。
我明白了,在没有真正通过别人的视角看待事务之前就对别人下判断,会妨碍对他们所处环境的理解,而且这样做很不明智。我建议你保持足够的好奇心,始终愿意去理解那些看问题与你不一样的人是怎么形成他们看问题的方式的。你将会发现这很有趣,而且益处无穷,而你获得的更丰富的视角将帮助你决定你应当怎么做。
所有了不起的投资者和投资策略都是有弱点的。在弱点呈现时就对其失去信心是一种常见的错误,就像在其有效时对其过于迷恋一样。因为大多数人都有情绪化倾向,不会严格遵守逻辑,所以他们通常会对短期结果反应过度:情况不好时他们放弃,并以过低的价格脱手;好的时候他们又以过高的价格买进。我发现这个道理不仅对投资适用,对人和事务的关系同样适用:明智的人在经历各种沉浮时都始终盯紧稳健的基本面;而轻浮的人跟着感觉走,做出情绪化的反应,对于热门的东西一拥而上,不热的时候又马上放弃。
终极恩惠 1995-2010
没有了透明性,人们会曲解各种事情,使之符合自身利益,有时甚至会秘密地这样做。问题将会被隐藏,而不是被摆到桌面、得到解决。想要拥有真正的创意择优,就必须透明,以便人们自己找到真相。
回报恩惠 2011-2015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关心的人和事物的范围不断扩大,年轻时只有我自己,成为父亲后我关心自己和家人,变得更成熟后我关心自己所处的社群,现在我关心这个社群之外的人,以及整个社会。
生活原则
做到头脑极度开放、极度透明。不要固守你对事物“应该”是什么样的看法,这将使你无法了解真实情况。不要让偏见阻碍我们保持客观。想要取得好结果,我们需要冷静而不是情绪化。
大多数人犯下的最大错误是不客观看待自己以及其他人,这导致他们一次次地栽在自己或其他人的弱点上。这么做的人不会成功,因为他们固执己见。如果能克服这种倾向,他们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所以更高层次的思考是成功的关键。成功的人能超越自身,客观看待事物,并管理事物以塑造改变。他们能接受其他人的观点,而不是固执己见。他们能客观看待自身优缺点和其他人,从而可以让正确的人扮演适当的角色,以实现他们的目标。如果你学会这么做,你会发现几乎没有你无法实现的成绩。你只需要学习如何面对自身所处的现实,并把你能利用的所有资源用到极致。
在你不擅长的领域请教擅长的其他人,这是一个你无论如何都应该培养的出色技能,这将帮助你建立起安全护栏,避免自己做错事。所有成功的人都善于这么做。因为客观看待自身很困难,所以你需要依赖其他人的意见,以及全部证据。如果你的头脑足够开放,足够有决心,你几乎可以实现任何愿望。
你永远都无法把所有的事情都做的完美: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是生活的一部分,你需要认识和接受这一点。好消息是你犯的每个错误都能教给你一些东西,所以学无止境。
诚恳地相信你也许并不知道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什么,并认识到,与你知道的东西相比,能不能妥善处理“不知道”才是更重要的。
认识到决策应当分成两步:先分析所有相关信息,然后决定。1.听其他人的观点并加以考虑,绝不会削弱你独立思考、自主决策的自由,只会让你在决策时有更宽广的视角。2.不要担心自己的形象,只关心如何实现目标。
人们通常在其实没有办法的时候试图证明自己有办法。人为什么会做这种毫无成效的事情???这一般是因为他们相信一种常见的荒谬的观点:厉害的人知道所有答案,没有任何缺点。这种观点既不符合事实,也会阻碍他们成长。致力于做出最佳决策的人,很少坚信自己已经掌握了最好的答案。他们承认自己有缺陷和盲点,并总是试图了解更多,以克服缺点和盲点。
大多数人的情况是,与“吸纳”(学习)相比,“产出”(表达想法和制造东西)的热情似乎要高得多。就算一个人的首要目标是“产出”,这也是一个错误,因为不“吸纳”的话“产出”也不会好。
认识到为了能够从他人角度看待事务,你必须暂时悬置判断,只有设身处地,你才能合理评估另一种观点的价值。谨记,你是在寻找最好的答案,而不是你自己能得出的最好答案。在深思熟虑的意见分歧中,你的目标不是让对方相信你是对的,而是弄明白谁是对的,并决定该怎么做。人们在发声分歧时变得愤怒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大多数分歧与其说是威胁不如说是学习的机会。在学到东西后改变想法的人是赢家,顽固拒绝学习的人是输家。
头脑封闭的人不喜欢看自己的观点被挑战;更喜欢做陈述而不是提问;更关心是否被理解而不是理解他人;会说类似的话“我可能错了……但这是我的观点”;阻挠其他人发言;难以同时持有两种观点,他们让自己的观点独大,挤掉别人的观点;缺乏深刻的谦虚意识。
而头脑开放的人更想了解为什么会出现分歧。当其他人不赞同时他们不会发怒。他们明白自己总有可能是错的,值得花一点时间考虑对方的观点,以确定自己没有忽略一些因素或犯错;觉得有必要从对方的视角看待事物;会考虑其他人的观点同时保留自己深入思考的能力
打造允许犯错,但不容忍置若罔闻
我经常想,家长和学校太过于强调学生要时时把题做对。但对于我来说,学校里学习最好的学生可能往往是那些最不善于从错误中学习的人,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把做错题当成失败的代名词,而不是把犯错看成学习的机会。这反而成为他们进步的主要障碍。聪明的人善于拥抱自己的错误与不足,从而能远远超越那些与他们水平相当,但更自负的同学、同辈。
1.区别心态开放和心态封闭的人。
心态开放的人通过问问题学习。他们知道,与未知领域相比,他们已知的实在微不足道,而且可能是错误的。他们乐于身边有很多比自己知识渊博的人,从而有可以学习的机会。而心态封闭的人总是告诉你他们所知甚多,哪怕他们一无所知。如果身边有人比他们知识渊博,他们就会感到不安。
2. 远离心态封闭的人。
心态开放比聪明伶俐重要的多。不管他们知道多少,心态封闭的人都会浪费你的时间。如果你必须与他们打交道,要注意除非他们变得开明,否则无任何裨益。
3. 确保工作负责人以开放的心态对待问题和其他人的意见。
一张决策的负责人应当能够公开、透明地解释决策背后的理由,以便让每个人都能理解并做出评估。在出现不同意见的时候,应当将争议提交决策的上级或公认的知识渊博者去解决。一般而言,这些人的学识和资历要高于决策者。
4. 认识到求取共识是双向的责任。
在任何对话中,对话双方都有责任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倾听别人的声音。
5. 自己要通情达理,也期待别人通情达理。
在兜售自己的观点时,你有责任做到通情达理和体谅别人,千万不要被“较低层次的自己”控制了情绪,即便对方在发脾气。对方行为举止不好,不意味着你的行为举止也要变差。
如果分歧各方太过情绪化而丧失了逻辑,对话应该暂时中止。
6. 运用两分钟法则避免持续被别人打断。
你必须让人在两分钟内不受打扰地解释自己的观点,然后再插话表达自己的意见。这可以确保每个人有足够时间充分澄清、表达自己的思路,而无需担忧自己的想法被误解或被更强烈的声音所湮没。
7. 当心讲起话来不容置疑的“快嘴王”。
快言快语的人表达问题时滔滔不绝、态度坚定且语速飞快,强行推进议程,使别人来不及评估、检视或反对。快言快语在压制那些讲话慢且担心出丑的人时,显得尤为有效,但千万不要做这样的人。要意识到,你的责任是讲清楚事情,有一点没讲清楚都不要接着往下讲。如果你对“快嘴王”感到有压力,可以说一句“抱歉我比较迟钝,但是我希望你慢点说,好让我明白你的意思”,然后该问问题就问问题,不要遗漏任何一点。
8. 如果你发现自己无法调和相互间的主要分歧——尤其是价值观层面的——要考虑是否值得维持这种关系。
这个世界上千人千面,很多人对事物有不同的看法和评价。如果你发现无法与某人就价值观方面达成一致,就应该考虑是否还与此人来往。价值观不同,会导致很多痛苦的经历和不好的结局,最终还是会让你们疏离。一旦你发现此种情形,最好直接分道扬镳。
9. 做决策时要从观点的可信度出发
任何一方都要记住,辩论的目的是找到事实真相。而不是证明谁是谁非,每个人都应当有意愿基于逻辑和证据而转变想法。
10. 像操作一部利器那样进行管理以实现目标,不要担心你的员工是不是喜欢你,不要让他们告诉你要如何做事。
你要操心的事要尽可能做出最佳决策,因为不管你做什么,很多人都会说有些事你做的不对,或很多事都做的不对。人的本性就是这样,希望别人相信他们的观点,如果你不信,他们就会生气,即便他们自己也没有理由相信自己就是正确的。所以如果你是个合格的领导者,你就不应该对别人不认同你的意见而感到意外。重要的是,你在评估自己决策正确与否时,要走有逻辑、立场客观。
在所有决策方法中,构建创意择优是最佳的方法。这个判断是显而易见的,无需赘言,但我还是想说一下:了解每个人的观点及能力的高下,知道如何确保最好的观点胜出,是做决策的最佳方法。不管在什么情形下,基于创意择优的决策几乎都要好于传统的独裁或民主决策。
让创意择优发挥作用,需要人们做三件事情:1、坦诚自己最诚实的想法,让大家公开讨论;2、理性地表达分歧,以便大家进行高质量的辩论,拓展思路,尽量形成最优的集体决策;3、用创意择优来处理所有不同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