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上大学了!
走过艰苦的高三,经过了无数个三更半夜的苦读,在自家大院里眺望夜空中的星星,发誓自己一定能改变命运,终于可以上大学了!
不知道别人是不是都和我一样,得到一点成绩总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反正我就是这么一个智商平平的人,靠着死磕自己,补习了一年,成绩提高了50分,去了离家几十公里外的一座城市,上了一所师范专科学校。
我准备带着表嫂淘汰的衣服去上大学。一件酱红色的、背后印着图案的夹克衫,一件浅黄色的夹克衫,这些衣服,在我看来都像新衣服一样,那么好看。
爸爸和同事要去出差,顺带送我到大学。我的大学长什么样子?
一所安静的校园,校门口拉着横幅:“欢迎新同学”。几个年轻而热情的面孔,是学长,他们得知我是中文系的,拉着我的行李,笑呵呵地说带我找学姐住宿舍。
看着爸爸远去的背影,我的心里有点痛,说不清的难受。这是我十八年来,第一次真正离家过集体生活。离开父母的庇护,像个大人一样独立面对以后的生活,有些忐忑,有些惶惑不安。第一次地分离,生生地疼。
好在后面的军训生活,我也慢慢地适应了。分到了新的寝室,见到了新同学,新鲜的面孔,新鲜的事,让我的心忙个不停。只有夜晚来临,拉上床帐,在自己小小的天地里,想家,偷偷地流泪。
进了大学,我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同学里有口才极佳的,有博览群书的,有能歌善舞的,有人际交往很厉害的,有写文章很老练的,我呢?普通得不能再普通。我继续保持着晨起跑步的习惯,每天天不亮就到操场上跑步。不是因为勤奋,是我睡眠特别轻,只要宿舍有一个人起床发出一丁点声音,我就能立刻醒来,再也睡不着。
跑上半个小时步,就坐在马路牙子上,或背诵古诗词,或朗读名家名篇,像高中生一样。不同的是,没有高三时那么大的压力,只是为了让自己多一些积累,多一些了解,毕竟和班里那些高人比,我的底子太薄了。
印象最深的是读书。
古代文学、现代文学课,老师总会给我们开出一大通书单,我们的作业除了写,就是大量阅读。我常常暗自庆幸:英语系要背诵单词,政法系要记忆条文,数学等理科要大量地做题,唯有中文系,就是这么潇洒!怪不得人家说我们中文系的人很酸。古今中外文学作品读下来,在别人的人生中,酸甜苦辣咸,都品尝一遍,怎能不染上多愁善感的毛病呢?更何况又是”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
每天晚上熄灯后,寝室的姐妹们总要聊一聊自己最近看的书,听她们七嘴八舌地评论,我只有默默地听着。因为,她们口中提到的很多的书和电影,我听都没听说过,更不要说看了。然后,把她们说的书从图书馆借来,也开始“恶补”。中国的、外国的、古代的、当代的,没有系统,不管先后,先看起来。
每天直看得眼睛酸痛,也记不住多少。反正是读了书心里就稍觉安慰。现在想来,我那时候就是一个重度知识焦虑患者。只不过当时并未觉察,同时,每天跑步锻炼,压力也无形中减少了一些。
现在想来,那时候的两点一线的生活虽然单调,但却充实。那时候是我读书最多的时候,有时候都有点“消化不良”的感觉。
写日记是我们寝室的必备功课。熄灯后,八个床帐都拉起来,在蜡烛的影影绰绰的照耀下,像突然出现了八间小房子。我们在自己的小空间里,把白天的喜怒哀乐、读书后的惆怅欢欣、心有千千结,都诉诸笔端,尽情地向日记本倾诉,青春的气息便在安静的房间里流淌......
这就是我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