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本弱,为母则刚”是不是已经被各位妈妈奉为金句。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妈妈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新手妈妈们尤其崩溃,比如“一晚上喂五次奶,严重的睡眠不足”“宝宝一直在哭,却找不到原因”“产前漂亮的修身款连衣裙,没有办法将现在臃肿的自己塞进去”.......这种时候,总是需要这样一个“真理”,来支撑自己疲惫不堪的身心。
但是我想对那些苦撑的妈妈们说一句:“承认吧,其实你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伟大”。
“产后的第一夜我就那样稀里糊涂过去了。没有他们说的那种当母亲的高兴自豪,也没有想象中那样母女相依的温存。用四个字形容当时的心情就是“劫后余生”。八个多月后的今天,回忆当初分娩的时刻,仍然会有对手术的恐惧,以及对疼痛的不适。相比于现在对宝宝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思念,那晚估计宝宝被抱走我也会不觉得不舍。”
这是一位两岁宝宝的妈妈向我分享的生产经历。原以为自己会像电视里演的那样因为喜悦而痛苦流涕,结果看到皱皱的宝宝以及生理上的不适,内心却并没有特别的波澜。是自己太冷血吗?其实这是正常的,医学上讲因为分娩过程中释放的大量肾上腺素还在起作用,而且宝宝生出来后自己身体的巨大变化也会让新妈妈感到无所适从。
母婴依恋其实不是宝宝单方面的情感,而是妈妈和宝宝之间的互相的羁绊。母婴依恋的形成也是养育宝宝这个过程中自然而然会形成的。那么所有的妈妈都会爱宝宝吗?你一定毫不犹豫回答“是”。
实际上,妈妈对宝宝的情感往往是——又爱又恨。也许很多人不能理解产后抑郁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精神状态,陈之遥在《白天黑夜》中的一段文字很直观的描述了产后抑郁妈妈的心态。
“有的时候,比如她毫无理由得哭个没完没了,我要拼尽全力才能克制住自己不要把她摔在地上;给她洗头,我托住她的头,心里想得全都是她软塌塌的细细的头颈折断了的情景;或者是她半夜里醒来不睡觉,我忍不住想往她的奶瓶里加伏特加,好让她还有我自己死死地睡上一整天。”
半夜被宝宝的哭声吵醒,迷迷糊糊开始喂奶,而老公却在一旁呼呼大睡。是不是总有那么一些时候,你会感觉无数的怨念和不满在胸腔里冲撞,发酵。仿佛下一刻就想要家暴老公,把孩子丢下什么都不管。我只想说,年轻的妈妈们,其实并不是你脾气太差或者是心理变态,而是你真的太累了。
一句“为母则刚”架着你去扮演完美母亲的角色,然而现实往往让人崩溃。面对宝宝的哭声你不知所措,面对宝宝身体上出现的异常情况惊慌失措,时刻关注宝宝的一切一切。。。。。。却忘了自己已经好久没有买新的漂亮内衣,护肤保养也早就被排出了日程表,为了母乳喂养还要各种克制自己的饮食。
很多时候焦虑成了新手妈妈的一种常态,因为她们面对宝宝还没有驾轻就熟的手段。此外现在的社会竞争可以说是非常激烈了,也有不少家长有着这样的心态,认为自己要竭尽全力给宝宝提供最好的环境,这样才能让他们不至于输在起跑线上。
家长身上的这种“焦虑”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时候起到的负面作用会比带给他的优越环境影响更大。甚至可以说,中国传统的育儿方式是一种“焦虑传递”的过程。
作为家长,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担心:
担心孩子吃不饱
担心孩子会生病
担心孩子性格不阳光
担心孩子没有及时开发智力,没有跟上其他孩子们的早教课程
。。。。。。
而教育过程中,一旦孩子出现了反抗,我们就开始各种威逼利诱:
“如果你掉饭粒,就会有鸡啄你的下巴。”
“如果你吃完这碗饭,就奖励你一颗糖。”
“如果你还不睡觉,小心偷小孩的把你偷走。”
“你再哭,妈妈就不要你了。”
“你连大学都读不了,你的人生就完了,你想扫大街吗?你想捡垃圾吗?”
就这样,父母的焦虑和恐惧传递到了孩子的身上,这样的孩子还能够形成独立健康的人格吗?
也许有的人会说,那是大孩子的教育问题了,和新生儿母亲不一样。但其实小婴儿对于妈妈的焦虑感感受往往比成人自己更深。如果母亲的情绪稳定,她就会容纳孩子的这个情绪,并通过抚摸、温柔低语等安抚婴儿,准备好了可以继续吃奶。在这个过程中,被迫害的幻想逐渐被美好的生命体验所替代。“哦,这个不可怕,乳房是好的,它不迫害我,我也是好的”,因此,好的妈妈对应好的婴儿,体现了母婴情绪的同步性。
所以意识到做妈妈不必尽善尽美很重要,做“60”分妈妈就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