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为12位不同的书法名家所书写的作品中“一”的集合:
(书法家分别为1蔡襄、2褚遂良、3黄庭坚、4&13柳公权、5米芾、6姚孟起临摹欧阳询、7宋徽宗、8苏轼、9王羲之、10颜真卿、11赵孟頫、12钟繇)
在谈论和“十二个一”相关的内容之前,先来简单了解一下什么是书法。
什么是书法
书法,是中国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过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包括汉字书法、蒙古文书法、阿拉伯书法和英文书法等。其"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从广义讲,书法是指文字符号的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含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书写,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等。
面对如图所示的出自不同书法家手中的十二个“一”的作品,我们不难看出,每个“一”都有不同的结构和力度等,这取决于书法家不同的写作风格,由此又可以引申出一个书法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概念——笔法。
什么是笔法
所谓笔法,写字作画用笔的方法,即中国画特有的用线方法。中国书画主要都以线条表现,所用工具都是尖锋毛笔,要使书画的线条点画富有变化,必先讲究执笔,在运笔时掌握轻重、快慢、偏正、曲直等方法,称为"笔法"。
书法首选讲究笔法,历代书法家都对笔法十分重视。笔法是书法学习中最重要的基本功,是评判书法水平高下及风格雅俗的重要依据。
元代大书家赵孟頫说过:“书法以用笔为上,然结字亦需用功,盖字因时而异,用笔千古不易。”赵孟頫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书法以用笔为上,书法的技法诸要素中,用笔是最重要的;二是用笔千古不易,书法虽然有字体风格面貌的不同,但用笔的基本规律原则是一致的。
几种常见的笔法
中锋:中锋即锥形毛笔笔尖在毛笔的运行过程中,始终处在用笔的中心位置。中锋用笔是中国画用笔方法的首要特征。其特点是:笔力饱满,内涵丰富。外柔内刚,极富表现力。可以说中国画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锋用笔的好坏。
侧锋:侧锋顾名思义就是将毛笔倾斜,毛笔笔尖的中心位置偏于侧面。其特点是:用笔变化丰富,有强力的用笔张力,爽快中显山露水。缺点是比中锋用笔显得单薄浅显。但侧锋在人物画中是最常见的方法之一,同时也反映出另一种心境下的审美需要。
逆锋:逆锋是相对于正手位置顺行方向的反方向毛笔运行方法。逆锋运笔阻力增大,笔锋聚散,松紧变化不同于顺笔意味。目的是为了追求用笔的变化,特点是笔力刚硬,力透纸背,但缺少柔劲。不可常用,适可而止。
拖锋:拖锋即将毛笔倒于纸面上,拖拉运行。特点是转换自然,快慢有致。在人物画求形准确要求下,拖锋比其他方法容易做到,方法实用简便。缺点是用笔比较浮,没有力透纸背的感觉。
折钗股与屋漏痕:根据自然中的现象与痕迹而追求的用笔方法,是中锋行笔的变异手法,从而丰富了中锋用笔的表现。
飞白锋:此笔法是从书法用笔中的飞白转化而来。特点是用笔松、毛,看似蜻蜓点水,实则虬劲有力,阳刚而有内力,松散见精神,有一种苍茫的感觉。
书法首选讲究笔法,历代书法家都对笔法十分重视。笔法是书法学习中最重要的基本功,是评判书法水平高下及风格雅俗的重要依据。在书法名家的作品之中,不同的运笔方式、不同的力度、不同的笔锋都可以展现出不同的特点和风格。
十二位书法家的书法风格
蔡襄
蔡襄擅长正楷,行书和草书。其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蔡襄的书法风格以平和温厚为主,端庄严整而不刻板,温厚平和而不抵触,并不是张扬个性的,而是含蓄、内敛的。
褚遂良
褚遂良早期书法多方整古朴,带有隶意。《倪宽赞》笔力遒劲、点画挺拔、轻重分明,画之中截纯以中锋提运,故一勾一捺有千钧之力,而画之两边发毛,极富质感,看似形瘦而实则丰腴;结字横画多平,参有隶意,真可谓字里金生,行间玉润。《大字阴符经》则气势劲峭、笔势纵横、跌宕多姿,点画潇洒流动、方圆兼容,运笔一波三折,常于率意中存法度,结体宽绰大方、形疏气连、隶情草意,以欹反正、风神高雅,饶有情趣,
黄庭坚
黄庭坚的书风具有明显的叛逆性格。黄庭坚的书法在线条上显得锋利、爽劲而又颇具动感与气势,有暴风骤雨、诡异莫测之势。结体是一种前无古人的跌宕开阖之势,中宫紧缩而呈“放射”之状,字里行间充溢着“抖擞”之气。
柳公权
柳公权的书法在唐朝当时极负盛名,民间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说法。他的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劲著称,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也由于他作品独到的特色,因此,柳公权的书法有“柳体”之称。 他的字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构严谨,有着“颜筋柳骨”的说法。“书贵瘦硬方通神”他的楷书,较之颜体,则稍均匀瘦硬,故有「颜筋柳骨」之称。
米芾
米芾的书法用笔灵动多变,爽利中见力量,飞白劲健而又沉着,起收笔、提按、顿挫随心所欲,姿态飞动,中侧锋并用,变化莫测,“风樯阵马,沉着痛快”,自称“八面出锋”,体势多欹侧,章法疏密相间。米芾的书作,从前(相对于王羲之)而论,显得恣意狂放;从后(相对于王铎)而论,突出傲娇自由。
欧阳询
欧阳询书法风格特点由于熔铸了汉隶和晋代楷书的特点,又参合了六朝碑书,司以说是广采各家之长。欧阳询书法风格特点主要是严谨工整、平正峭劲。字形虽稍长,但分间布白,整齐严谨,中宫紧密,主笔伸长,显得气势奔放,有疏有密,四面俱备,八面玲珑,气韵生动,恰到好处。点画配合,结构安排,则是平正中寓峭劲,字体大都向右扩展,但重心仍然十分稳固,无欹斜倾侧之感,而得寓险于正之趣。欧阳询楷书碑版多为中楷,主要有《化度寺邕禅师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九成宫醴泉铭》等
宋徽宗
宋徽宗赵佶的书法,初习黄庭坚,后又学褚遂良和薛稷、薛曜兄弟,并杂糅各家,取众人所长且独出己意,最终创造出别具一格的“瘦金书”体。宋代书法以韵趣见长,赵佶的瘦金书即体现出类同的时代审美趣味,所谓“天骨遒美,逸趣霭然”;又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所谓“如屈铁断金”。
苏轼
用墨丰腴。苏轼书法给人第一直观感就是丰腴。瘦金体以瘦闻名,而苏轼的书法却是以胖为美;结字扁平。与殴体字形的修长相反,苏轼书法的结字,多呈扁平;
横轻竖重。这一点充分表明,苏轼书法明显受到颜体的影响;
笔画舒展。习过黄庭坚书法的人,都对他的书法中的撇捺的舒展有很深的体会。两人私交颇深,因此,苏轼的书法,应该对黄庭坚有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撇捺的书写上,甚至在结字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即都很舒展;
轻重错落。主要是指苏轼行书中,字与字之间,经常会出现用笔一轻一重,致使字体一大一小错落分布的韵律感;
大小悬殊。用笔有轻重,字体有大小,几乎是很多名家书法的一大特点。但同一幅作品中,字体大小悬殊之大者,苏轼书法可谓独树一帜;
妩媚天真。黄庭坚在《与景道使君书》中称“翰林苏子瞻书法娟秀,虽用墨太丰,而韵有余”。这种娟秀的韵味,让人看起来觉得自然率真甚至天真朴拙,毫无狂怪做作之意。加之丰腴的用墨,扁平的结字,观之犹如视敦厚贤淑之贵妇,望之未觉生疏,反而顿生一股亲近温暖之意。
王羲之
王羲之书法主要特点:一笔法精妙,行笔潇洒飘逸,笔势委婉含蓄,有如行云流水。二结体遒美,骨格清秀,点画疏密相间。三章法巧妙,在尺幅之内蕴含着丰裕的艺术美。无论横竖点撇钩折捺,真可说极尽用笔使锋之妙。
颜真卿
在笔法上,颜真卿改变了初唐王派书家注重运指,风格轻盈秀丽,以瘦硬取胜的特色,而是加大了腕力的运用,突出一个“筋”字,即范仲淹所说的“颜筋”。这样颜字就取得了“力透纸背”的效果,表现出了书法艺术的“力量”美。另外颜楷用笔横轻竖重,主次有别,气度不凡,使颜字具有一种人为的浮雕艺术效果,颇具特色。
赵孟頫
第一,赵氏在继承传统书法的基础上,削繁就简,变古为今,其用笔不含浑,不故弄玄虚,起笔、运笔、收笔的笔路十分清楚;第二,外貌圆润而筋骨内涵,其点画华滋遒劲,结体宽绰秀美,点画之间彼引呼应十分紧密。外似柔润而内实坚强,形体端秀而骨架劲挺。学者不仅学其形,而重在学其神;第三,笔圆架方,流动带行。书写赵体时,点画需圆润华滋,但结构布白却要十分注意方正谨严,横直相安、撇捺舒展、重点安稳。只有这样,才能掌握赵体的特点。另外,他书写楷书时略掺用行书的笔法,使字字流美动人,也是赵体的特点之一。
钟繇
钟繇的书法以楷书为主,是楷书的创始人,所以后世为了表达对钟繇的尊敬,将钟繇称为“楷书鼻祖”。他是文献记载中第一位以擅长正书而闻名于世的书法家。其书笔法清劲、古雅质朴、疏瘦圆浑,字形扁阔带有隶意。后世将他与王羲之并称为“钟王”,为书法的最高典范。
测试感受数据总结
接下来我们将从实验数据中挑选三项求平均值,画出统计图
十二个"一"测试的感受包括:
1.情绪(激活度、愉悦度)
2.发音(浑厚度、清脆度、音高)
3.运动感(力量、速度、阻力)
4.味觉(苦辣酸甜香臭)
5.物理感受(粗糙度、弹性、冷热、密度、韧性、锐利度、湿润、硬度、粘稠度、重量)
力量:
书法的力量感是书法的重要的特征,一幅书法作品,不管结构写的如何、格调如何之高妙,但是如果这幅字里的字没有力量感,软绵无力,线条如面条,那它也称不上好的书法作品。中国书法自古就有关于书法力量感的论述,如“入木三分”、蔡邕九势里的“藏头护尾、力在其中”、宋代的苏东坡更是把书法比做人,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可见古人对于书法的力量感的重视。
可以看出,米芾的力量值最高,钟繇的最低。
速度:
书法线条能体现书写速度,有运动感。书写速度不一样,写出的线条的动势、动感就不一样。而且,好的书法是活的,它的每一个点画都有动的势态,即使是楷书也要有这种动的势态。这当然非常难,但也正是书法作品中的运动感并不全是指位置的移动,也指一种势态,一种感觉,这种感觉令人常看常新。
可以看出,宋徽宗的速度最快,颜真卿的速度最慢。
弹性:
大凡毛笔都是有一定弹性的,只不过不同毛毫制成的毛笔具有不同的弹性强度罢了一利用毛笔的不同弹性写书法,就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或刚健挺拔,或网浑厚重.或组合紧密无问,或点画松散软弱,这都是由于毛笔“弹力的强弱”或如何运用“弹力”所显现的不同效果。
可以看出,宋徽宗的弹性最大,柳公权的弹性最小。
大五人格数据分析
近年来,研究者们在人格描述模式上形成了比较一致的共识,提出了人格的大五模式, Goldberg(1992)称之为人格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研究者通过词汇学的方法,发现大约有五种特质可以涵盖人格描述的所有方面。 大五人格(OCEAN),也被称之为人格的海洋,可以通过NEO-PI-R评定。
分为以下五种:
开放性(openness):具有想象、审美、情感丰富、求异、创造、智能等特质。
责任心(conscientiousness):显示胜任、公正、条理、尽职、成就、自律、谨慎、克制等特点。
外倾性(extroversion):表现出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乐观等特质。
宜人性(agreeableness):具有信任、利他、直率、依从、谦虚、移情等特质。
神经质性(neuroticism):难以平衡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脆弱等情绪的特质,即不具有保持情绪稳定的能力。
我们在这里设计了一个问卷,问卷中针对这十二个一提出了诸多问题,包括:
1. 在十二个一中,第一眼最喜欢哪个?
2. 请分别给十二个一的开放性打分(十分制)
3. 请分别给十二个一的责任心打分(十分制)
4. 请分别给十二个一的外倾性打分(十分制)
5. 请分别给十二个一的宜人性打分(十分制)
6. 请分别给十二个一的神经质性打分(十分制)
本次问卷共有183人次参与,收集到数据整理如下:
被喜欢次数最多的是宋徽宗的“一”,获得43次;被喜欢次数最少的是米芾的“一”,获得4次。
开放性:
开放性打分最高的是宋徽宗的“一”。开放性描述一个人的认知风格。对经验的开放性被定义为:为了自身的缘故对经验的前摄(proactive)寻求理解,以及对陌生情境的容忍和探索。这个维度将那些好奇的、新颖的、非传统的以及有创造性的个体与那些传统的、无艺术兴趣的、无分析能力的个体做比较。开放性的人偏爱抽象思维,兴趣广泛。
开放性偏高,喜欢充满幻想,创造一个更有趣、丰富的世界,欣赏自然和艺术中的美,容易感知自己的情绪和内心世界,敏感的、移情的、重视自己感受,喜欢接触新的事物,感觉千篇一律令人乏味,有求知欲,喜欢挑战权威、常规和传统观念。
责任心:
责任心打分最高的是赵孟頫的“一”。责任心指我们控制、管理和调节自身冲动的方式,评估个体在目标导向行为上的组织、坚持和动机。它把可信赖的、讲究的个体和懒散的、马虎的个体作比较。同时反映个体自我控制的程度以及推迟需求满足的能力。冲动并不一定就是坏事,有时候环境要求我们能够快速决策。冲动的个体常被认为是快乐的、有趣的、很好的玩伴。但是冲动的行为常常会给自己带来麻烦,虽然会给个体带来暂时的满足,但却容易产生长期的不良后果,比如攻击他人,吸食毒品等等。冲动的个体一般不会获得很大的成就。谨慎的人容易避免麻烦,能够获得更大的成功。人们一般认为谨慎的人更加聪明和可靠,但是谨慎的人可能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或者是一个工作狂。极端谨慎的个体让人觉得单调、乏味、缺少生气。
责任心偏高,对自己的能力有自信,具有良好的条理性,喜欢制定计划,并按规则办事,有责任感,追求成功和卓越,甚至会被别人当作工作狂,尽力完成工作和任务,克服困难,专著于自己的任务一丝不苟,做事前三思而后行,不冲动。
外倾性:
外倾性打分最高的是宋徽宗的“一”。外倾性来表示人际互动的数量和密度、对刺激的需要以及获得愉悦的能力。这个维度将社会性的、主动的、个人定向的个体和沉默的、严肃的、腼腆的、安静的人作对比。这个方面可由两个品质加以衡量:人际的卷入水平和活力水平。前者评估个体喜欢他人陪伴的程度,而后者反映了个体个人的节奏和活力水平。外向的人喜欢与人接触,充满活力,经常感受到积极的情绪。他们热情,喜欢运动,喜欢刺激冒险。在一个群体当中,他们非常健谈,自信,喜欢引起别人的注意。
外倾性偏高,喜欢周围的人,经常会向他们表达积极友好的情绪,喜欢与人相处,喜欢人多热闹的场合,喜欢在人群中处于支配地位,指挥别人,在生活工作中快节奏,忙碌,显得充满精力,喜欢参与很多事情,喜欢喧嚣吵闹,喜欢冒险、寻求刺激,容易感受到各种积极的情绪,如快乐、乐观、兴奋等。
宜人性:
宜人性打分最高的是颜真卿的“一”。宜人性则考察个体对其他人所持的态度,这些态度一方面包括亲近人的、有同情心的、信任他人的、宽大的、心软的,另一方面包括敌对的、愤世嫉俗的、爱摆布人的、复仇心重的、无情的。这里所说的广义的人际定向范围。宜人性代表了“爱”,对合作和人际和谐是否看重。宜人性高的人是善解人意的、友好的、慷慨大方的、乐于助人的,愿意为了别人放弃自己的利益。宜人性高的人对人性持乐观的态度,相信人性本善。宜人性低的人则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别人的利益之上。本质上,他们不关心别人的利益,因此也不乐意去帮助别人。有时候,他们对别人是非常多疑的,怀疑别人的动机。
宜人性偏高,比较信任他人,认为在与人交往时没有必要去掩饰,显得坦率、真诚,愿意帮助别人,感觉帮助别人是一种乐趣,不喜欢与人发生冲突,谦逊、不摆架子,富有同情心,容易感受到别人的悲伤,表示同情。
神经质性:
神经质性打分最高的是王羲之的“一”。神经质反映个体情感调节过程,反映个体体验消极情绪的倾向和情绪不稳定性。高神经质个体倾向于有心理压力,不现实的想法、过多的要求和冲动,更容易体验到诸如愤怒、焦虑、抑郁等消极的情绪。他们对外界刺激反应比一般人强烈,对情绪的调节、应对能力比较差,经常处于一种不良的情绪状态下。并且这些人思维、决策、以及有效应对外部压力的能力比较差。相反,神经质维度得分低的人较少烦恼,较少情绪化,比较平静。神经质有六个子维度,对于每个子维度都有一些说明性的形容词。
神经质性偏高,焦虑,容易感觉到危险和威胁,容易发火,在感到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后会充满怨恨,容易感到悲伤,太关心别人如何看待自己,害怕别人嘲笑自己,在社交场合容易感到害羞、焦虑、自卑、易尴尬,容易追求短时的满足而不考虑长期的后果。
经过图表形式的数据可视化我们已经对十二个“一”审美评价有了基本量度上的直观感受,那么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猜想。审美评价维度多种多样,而他们两两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呢?
我们猜想五大人格中的“开放性”与“外倾性”具有相似的含义,即受试者评价这个“一”具有高的“开放性”时,很大可能也会认为他是高“外倾性”,即“开放性”与“外倾性”具有高度相关性。这样类似的猜想在评价的维度上也不止一组。那么我们怎样分析它们是否相关?相关程度又有多大?这就需要用到PCA算法。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即主成分分析方法,是一种使用最广泛的数据降维算法。PCA的主要思想是将n维特征映射到k维上,这k维是全新的正交特征也被称为主成分,是在原有n维特征的基础上重新构造出来的k维特征。PCA的工作就是从原始的空间中顺序地找一组相互正交的坐标轴,新的坐标轴的选择与数据本身是密切相关的。其中,第一个新坐标轴选择是原始数据中方差最大的方向,第二个新坐标轴选取是与第一个坐标轴正交的平面中使得方差最大的,第三个轴是与第1,2个轴正交的平面中方差最大的。依次类推,可以得到n个这样的坐标轴。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新的坐标轴,我们发现,大部分方差都包含在前面k个坐标轴中,后面的坐标轴所含的方差几乎为0。于是,我们可以忽略余下的坐标轴,只保留前面k个含有绝大部分方差的坐标轴。事实上,这相当于只保留包含绝大部分方差的维度特征,而忽略包含方差几乎为0的特征维度,实现对数据特征的降维处理。
我们将原始数据进行了二次利用,选取了受试者对于十二个“一”的大五人格,情感,风格感受数据,分别对20种评价维度取平均值进行统计,将数据存在PCAdata.xls中,试分析12种“特点”(即评价维度)是否具有相关性。我们采取的平台是MatlabR2019a,下面贴出可执行的PCA作图代码:
参考数据:
实验结果:
总结
书法艺术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我们通过使用数据可视化以及PCA相关性分析,展示了大众对于十二个书法艺术作品甚至可以说是对于其作者的审美观念的思考。我们希望现代对于书法的审美并不止步于做简单的调查问卷,而是能够从数据中分析什么,无论是书法作品本身的艺术美感,或者其作者的风格生平,更要能从中悟到自己独特的想法,看出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