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
自私是人的本能,全世界都一样
美国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
他们用一年的时间,在露天游泳池中安排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溺水,观察有多少人会去施救,结果令人惊讶。
老人“溺水”时,累计有 20 人前去营救,孩子“溺 水”时,累计有 32 人前去营救,而当少女“溺水”时,营救人员的数字上升到 50 人。
心理学家解释道,这项试验证明:人性中有自私的倾向,英雄救美这回事,只要不威胁到生命,大家还是乐于去做的,救人这个行为,施救者在潜意识会里有一种期待,而这种期待显然是不敢放在太阳光下进行表述。
这也说明了,人生而自私,不管他来自哪个国家。
面对生活中一些冷漠自私行为,尽管大家认识角度不同,理解深度不同,面对相同的事情,大家的容忍程度不同,面对同样的人和事,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反应,至于谁比谁更高尚,谁有资格站在道德的高度指手画脚,自古就没有正确答案。
自私与宽容,这个度很难把握。
可以自私,但一定要有良知
这几天,日本留学生被杀案,又引燃一轮公愤。
死者母亲一系列控诉,除了引发大众的普遍同情,更引发了对自私冷漠有无底线的全民大讨论。
普天盖地的指责,全都指向一个人,那些道理,那些正义,仿佛一根根皮鞭,鞭鞭中当事者要害,不留一点余地。
其实,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事情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会去开这个门吗?我不敢保证。
当一个弱女子面对一个穷凶极恶的暴徒,选择自保肯定是出于本能,作为一个成年人,事后一再为自己开脱,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出了这种事情,大部分人的反应是愧疚,然后尽力做些什么去弥补,争取把伤害降到最小。如果因为感觉事情的发展超出自己的能力,便逃避,会让此后所有解释都显得苍白无力。
人不可能不犯错,出了事,如果只顾一味保护自己,躲事、怕事,缺少一份顶天立地担当,则是把自私放大到了极致。
你的自私,要经得起道德的检验
这件事也告诉我们,宁跟秀才说理,不跟无赖过招。
生命以混沌的形式而存在,每个人都带着面具生活,都有虚伪的一面,一个微笑背后可能藏着一万的草泥马,就看微笑的那一面表演给谁看。
树杈上新生的小鸟,会把旁边未孵化的蛋拱下巢,是自私。
学画缺只笔,单位正巧购进了一批,私自留下一枝自己用,是自私。
村边的池塘,常吸引人去游泳,政府竖了许多“禁止游泳”的牌子,依然收效甚微,当换了标语“你吃的自来水来自这里”以后,来游泳的人大为减少,更是自私的群体性的表现。
每个人心中都有基于自己利益的潜意识一直存在,为了生活得更好,会去争取更多的东西,比如食品、水、衣物......自私的念头像甩不开的魔鬼,如影相随。
但做什么事都要讲究一个度,如果任由人心底的恶意肆意泛滥,自已离恶魔也就不远了。
自私不一定可耻,但一定要有底线
人,生而自私,很多人在面对冲突时,都会选择明哲保身。如果不是脑子有毛病,引火烧身这种事儿,大约只存在于书本里。
自私程度不同,会有不同的表现,轻一点的,凡事以自已为中心,不讲公德;严重点的,为达到个人目的,不计后果, 甚至诬陷他人、铤而走险,但尚不至于危及他人生命。
与人交往,难免会出现不可预知的危险,面对渣男渣女,聪明的做法是要懂得保护自己,把危险控制在可控的范围内,拒绝为暴力买单。
不要滥用自己的善良和无私,不要包容无底线的自私,感觉吃了亏,要做好以牙还牙的心理准备。一味付出,会让心理的杠杆越来越倾斜,也会给自己的人生埋下怨恨的种子。
人自私,并不可耻,可耻的是,明知自私,却没有一点节制。
人生而为人,脸还是要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