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实验专题培训有感
吕店镇第一初级中学 朱朱
很有幸,3月26日我随同王校长、侯主任及几位语文专业的同事,于我县实验小学参加了教体局精心开展的新教育实验专题培训会。
迈入实小,更加感觉到了春色的浓郁。除了丽空柳烟、假山绿植流水能美目之外,更有新教育专题文化墙、楼梯口处温馨的图书角、走廊里孩子们童真又自然的画作及名家名作等可怡情。
及至培训会开始,在许卫国科长的对新教育实验高屋建瓴、深入浅出、鞭辟入里的讲解和解读下,我不知不觉中被新教育勾了心。又及至海门正余初级中学李晋校长讲到多元阅读时,从阅读+课程到校本课程、从读书到读人、读乐、读舞、读花、读球,从校园读书节到点点书友会及各种club的层层推进、面广质深、金句迭出,真是拔云见日、震聋发聩,我已经被新教育摄了魂,且有相见恨晚之感慨,顾自又有封闭落后懈怠不思之惭愧。
李校长说他们并没有真正在做新教育,并且还有许多与新教育冲突及不足之处,可我却觉得他们的多元阅读是新教育的一支奇葩,也更看到了一名普通校长因至诚的教育情怀砥砺前行的真教育者的高大形象。
新教育既有微观的教育细节探究,还有宏观的教育发展思考,它以教师成长为起点,以营造书香校园等十大行动为途径,以追求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和最高理想。许主任还特意对教师成长从生命成长和专业成长两方面做了深刻的剖析,对教师生命成长的阐述让人醍醐灌顶,又豁然开朗。
从教数年来,我从激情满满到迟疑平缓,对当下教育也爱恨交织,颇感困惑,质疑,呕心沥血之余又总有一缕深深地无力感。在真正了解新教育之前,我曾浅薄的以为新教育只是换汤不换药的新名词。然,当真正走进新教育,虽只是一二,却足以直抵人心、激励终生。
可以说,新教育并不新,甚至可以说它是我们所那么似曾相识熟悉的,因为我发觉它完美的把教和育统一兼顾了起来,它不也正是我们绝大多数老师对教育曾经的初心或对教育理想的未来的希冀吗?就在不久前我还写了以前题目为“做一名有教育情怀的老师”的小文章,扪心自问,当我们停下脚步直面教育、直面内心的时候,谁不曾渴求生命的拔节,教育的拔节?作为教育人,谁又不曾发自心底奢望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在我上初中之时,就已听到要实行减负不排名不公布分数等的素质教育的呐喊。然时至如今,我也已为人师数载,虽多了硬件设施的进步和课程的专业、丰富,的确有了一定的改观。但几十年的顽固不变的几乎还是分数遮百丑,甚至冠冕堂皇的变本加厉起来。此外,再加之痕迹管理的弊端,始终忙而不觉教育生活之真充实,亦不得成长之张力。唯分数的教育是单向度的教育,是畸形、片面、狭隘的,肥教而瘦育,必定会忽视人的心灵成长和生命丰富的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从来都不是急功近利的事。前日看到一篇文章,里面说到:“一味盲目把升学率作为自己的政绩就像盲目追求国家GDP一样,污染了环境,将来治理要付出成倍的代价,因为升学率是一个常数。”而新教育提倡完整的教育,是身、心、灵统一的完整的教育。人的完整性就是让他成为自己——一个完整的自己,这不也正是对教育的正解吗?不也是对生命/生活/活着的意义的正解吗?
让我们来一起再温习下新教育的发展愿景的五大使命吧: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的科研机制;改变区域的教育生态。
新教育实际上是对当下教育进行的深刻反思、批判和重构,是对教育本质意义上虔诚地返璞归真、对教育真理和目的的探路和对生命的尊重!
我们一直讲因材施教,一直说静等花开,却也一直生怕耽搁了分数。结果我们就陷入了教育恶性循环的怪圈,为了眼前一时之小分而保守,却不知丢了教育面向未来的“大分”,学生面向未来的能力和素养之“大分”,即便是连让人可能新生的反思阵痛,也给掐死在襁褓之中。孔子早有云:“记问之学,不足为师。”我们的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实际上局部地区,尤其像我们农村乡镇学校,没有形成从良好教育生态,做的还很不扎实,基层教育还相当落后,教育质量也亟待突破。
教育大师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指出: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200年前,德国教育宣言里写到:教育的目的是要唤醒学生的力量,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抽象的归纳力和理解力,以便使他们在未来不可预料的种种未来局势中,自我做出有意的选择。朱永新教授在其《致教师》里有一篇题目为“你的胸怀决定着教室的大小”的文章,里面也说到,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生活状态,以及积极的生存心境、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
一个海门市普通的积极践行新教育的中学老师惊喜而有底气的说:“新教育实际上就是真正的素质教育,真正的素质教育是不怕分数的。”
的确,如果仔细算下账, 我们都会明白, 只一味抓成绩的死教的,零碎施育的,眼下成绩会好,但要一直常抓不懈且学生未来不一定能走的更好更远。而着手全面发展,融教于育、以育促教的,即便当下成绩不一定卓越,学生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根植于生命的内驱力,可能未来也不一定翘楚,但绝对也会有更趋完整和幸福的灵魂。做到了真正做自己,过更有意义的人生,那么让知识穿过身体自然也是厚积薄发、水到渠成的事。
新教育的学业性、发展性、生命性的质量观,是对教育目的相对最全面的透视和解读。新教育在教育史上乃至国际上的影响及其燎原之势,不正是其最大限度照力所能及、千方百计地做到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健康教育吗?打个简单的比喻:教和育好比一个人的左右大腿,如果一条腿萎缩,那么即便是单脚跳的再快,也不及两腿正常走的稳、远。教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也不是幼小初高各段的事,它是二十几年循序渐进内化影响一个人一辈子的事!
教育小到个人之有质量的过好“日子”,大到关乎一个民族乃至人类文明的前途未来。全面正确认识我们所从事的教育,这大概是新教育之所新,因为它回到了教育的根本,探究和解码了教育的最该有的样子。重教轻育、知而不行,都是没有灵魂的教育。践行新教育就是最大程度上的尊重教育、回到教育的本源,如果我们急功近利,看似见效快,实则后患无穷。因为,我们不主动吃一阵子苦,去拓宽教育生活的长度和深度,就要被动吃苦几辈子。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有幸结缘新教育,遇见更好的自己。我们要知道,新教育除了是对当下中国教育现状的深刻反思和对古今中外“新教育”理论的系统把握之外,也更是是基于一个人对一个故事产生的一个念想!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我们以为晚了的时候,也正是最早的时候。让我们借新教育之东风,从我做起,从读书、随笔、打造书香教室、构建理想课堂等点滴力所能及做起,日新自我,砥砺前行,俯首去“心”育、“行”教育、“星”教育、 “信”教育,那么我相信,我们就会更靠近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的心脏,教育也就不会只是苟且,必定还有诗和远方,我们伊川也定会在不久的将来打响教育质量这场仗,迎来生机勃勃 、昂扬向上感发的生命,充盈伊川教育的春天!
附学习濮阳“研训赛一体化”培训心得之三:
3.日省三身,读书做铭
培训会结束之际,赵凤霞局长交代下一步工作任务时,又不忘殷切叮嘱大家一定要多努力读书多动笔。想起每次培训,不管是专家还是名师还是领导们,都会分享叮咛要多阅读的心得感悟。
是啊,老师是文化底蕴的传承者和人格力量的塑造者,老师队伍的素质和素养,是学生思想品德和人格素养的催化剂,也关系着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教师对学生最深远的教育和最深刻的影响大概就是思想,而读书大概是教师能保持不断反思充电、不断进步成长、思想鲜活的成本最低又最好的方式。
齐桓公曾把欹器放在他座位的右侧,用来警戒自己不可以骄傲自满,那么就让我们坚持阅读,以书时常激励自己。因为,自己的苍白不可能成就学生的丰富人生。读书不仅能拓宽我们的视野、进步教师们的教学手段,更新教育理念,让老师们与时俱进,还能提升教师们的思想格局和精神气质,从而也间接地二次阅读馈赠与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