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一本书和一篇文章,其实是一种对话,或许很多人不会这么认为,因为在阅读的过程中,只能看到作者的文字,其实都是作者在滔滔不绝地说个不停,读者却无话可说。那么只能说,我们放弃了作为一个读者的对话权利。
昨天一个师妹分享了她看了很多,也写了很多读书笔记,但就是记不住书中的内容。我觉得很可能在阅读的时候,只是去接受作者的观点,而没有进行对话。
阅读一本书,有可能出现两个可能:第一个就是书中的观点跟自己的观点是刚好相同。那么这个时候就可以去进行自我对话,这个观点我自己实际运用得怎样?我自己的感悟是什么?(在我的分享中,大部分都是自己对书中观点的解读)这个动作已经跟书的作者无关了,而是通过作者来表达自己的解读了,这样做可以更好地对这个观点加深记忆,也让阅读的成果更加落地。
第二种可能就是对方的观点跟自己的观点有冲突了,甚至是自己反对的观点。有可能会引起一些人的评判、不满。这个时候评判作者毫无作用,而是从这个观点中去看到自己为什么会反对这个观点,这个观点说的东西自己是否真的存在。去结合自己的目标,吸收有用的东西。
综上所述,阅读好像真的跟作者没什么大的关系,只是将阅读作为一面反应自己的镜子,在阅读中去结合自己的生活、思想,吸收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我自己作为一个读者角度来看,无论作者说出怎样的观点,我首先需要的是感谢,正因为有人勇于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宣扬出去,文明才得以发展,思想才得以交流。在历史长河中,有很多人因写文章而名扬后世,也有很多人遗臭万年,甚至丢了性命。无论哪一种都是值得每一个读者尊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