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的这个信息要不要点赞?赞吧,前几天TA还给我点赞了呢,至少让TA知道我有关注TA;
要不要在群里发言呢?如果发言了,我的看法别认同吗?会不会遭到嘲笑?会不会露怯?会不会被认为爱显摆?领导和同事会怎么看?会不会惹领导不高兴?
怎样才能吸引更多人加入呢?他们对哪些话题感兴趣呢?热点?八卦?家庭?事业?亲子?运动?美食?养生?哎呀,太多了,怎么选呢?
以上场景相信大多数人司空见惯,其实每个人都想为自己做主,可现实怎么就那么骨感呢?我为什么就不敢当众表达自己呢?
除了从众心理还有不自信的原因,总是感觉心中没有足够的力量支撑我们做想做的事情。
从众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天性,是从原始人那里承袭下来的特质,那时候如果不从众是很难活长的,现在则不需要这个特质来保命了,而需要靠自身能力安身立命。
现在人们对人脉的认知普遍存在很多误区,有效的人脉早就不再是基于认识,还一起吃过饭、洗过澡、唱过歌了,而是他人打心里敬佩你尊重你;能跟你一路同行让他们感到自豪和幸福;更愿意成为你的样子,从而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出色的人;这时候他们愿意听取你给的建议,并自动自发传播你的理念,因为他们知道你是真心为他们好;听取你的建议一定可以为他们节省许多时间并能收获更多更好的效益;他们相信听话照做的结果一定是有利的。
要成为这样的人:
首先要尊重他人,心中温暖而柔软,柔软不是柔弱,是心中有别人,是能体会和照顾他人的感受,不令他人难堪;
其次是为别人提供价值,在一个群体中我们被他人认可的程度取决于可以为别人提供什么价值。
再次是始终保持和善,发出从心里流淌出的微笑,康妮老师说:你隔着电话线的微笑对方也能接收到。
坚持这样做,慢慢的你就能为自己做主了!身教可能会比言教慢一些,却更有效,更持久......
2020.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