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蒿林的日子里

        这里的春天来的较早,但是气候干旱,光秃秃的山上草木瘦小。沿河谷的平地上树木和庄家绿的较早,是气温高的原因。这里的人非常纯朴厚道,人情好,所以在这里干群众工作如鱼得水,下村入户总能混到一顿饱饭,我干了三年多包村干部,村上三分之二的群众都和我很熟。我的扶贫工作干了三年,不仅和同事形成了朋友关系,更和这里的一草一木有了感情,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都让我非常适应,我感觉已经离不开这里了,有时候会有人说,过些年你找找关系,把工作调动到洛峪镇,洛峪的山小些,人多些,经济繁华些,但是我不为所动,我到觉得洛峪人太多,有些嘈杂,经济繁华而消费的太多,基层的工资收入不适合在这里生活,而在蒿林,没有集市,没有太多消费,可以攒几个钱,以后盖房子娶媳妇就不愁没有钱了,我的想法也许很简单纯朴,但是现实生活就是这样,一个人如果太物质,还有心灵的安宁吗!物质只能让我们迷失。

        在蒿林的日子,看到的总是忙忙碌碌的身影,单位上领导和同事都是忙碌的,因为我们这些年都在干一件事——精准扶贫,精准扶贫对于基层工作者来说是一次历史考验,要在2020年脱贫达到与全国的同步小康,我们只能马不停蹄,我们只能不断工作。基础设施建设好了,还要搞产业培育,产业培育步入正轨,又要搞人居环境整治。如果把我们的工作梳理一下,会发现杂七杂八的事和问题串在一起,解决一个事和问题又会冒出许多事和问题。

        蒿林的山,是我不得不说的重头戏,我无法描述它有多贫瘠,无法说清它有多陡峭,然而,这里的人们大都住在山上,这个山头十几户,那个山头七八户,四五个山头构成了一个村,我们往是此山踏罢去彼山,早晨在某山社入户,晚上在某沟社入眠,第二天,我们又驱车赶回大本营开会。作为一个基层工作者,虽然辛苦,但是我们不能说苦,只能乐此不疲地搞,风风火火地干,领导安排的要干,群众提出的要干,自己看不过去的也干,一个字,干就完了。

        在蒿林,不知道是大河大山征服了我,还是我征服了大山大河,仿佛我已经和这里融合了。开着车爬上山顶,穿入谷底,是我的家常便饭。和中国无数山区人一样,环境造就了我山一样的性格,给了我大河一样的胸怀。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