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读者都有这样直接或间接的印象,到政府机构办事,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冷漠,一点笑容与温馨都见不到。这种感觉要么是由于自己的亲身体会得来的经验,要么是见过类似的报道、网贴和埋怨。那么,这些工作人员如此冷漠,服务态度如此差的原因何在?他们是天生就是那种自私凉薄的人吗?如果是的话,为什么这种人会集中在同一个地方?这样去思考一下,就觉得恐怕问题的根源,还是在于环境对人的塑造上。下面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拿回去吧,材料不齐,不办。“小诗把几张A4纸张还给了前来办事的人员,“下一个。”脸上的表情如同亘古不化的冰山。
谁知道,三年前,小诗还是一个才从学校毕业,通过考试进入到某单位窗口部门工作的女大学生。那个时候的她,常常挂着甜甜的微笑,别人来找她办事的时候,都是认真地把问题解决好,遇见不懂的吗,就请办事人员原谅,然后努力去弄懂后再帮别人处理业务,即使办不了的事情,也会耐心给别人做好解释。那个时候的她,就像给办事大厅这个死气沉沉的地方注入了一股清流,让机械的业务办理增添了色彩。
然而,在工作中,小诗渐渐发现,自己的努力好像是一种笑话。当她在努力工作,主动承担更多的业务的时候,有些同事却趁此机会偷懒,有的神游物外,有的干事拖拖拉拉,有的拿着手机不知道干什么,甚至有的居然还在炒股票。这些人基本上都是四五十岁的单位老人,他们基本上升职无望,抱着混日子的心情来度过每一天,然而管事的领导为了所谓的内部和谐,基本上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绝大部分事情都是由小诗这样的年轻人一下承包完了,而到头来领的工资还没有别人多。而由于小诗从事的是窗口工作,整天只能埋头苦干,根本不会出现在领导的视线里,也得不到什么重视。干好干坏一个样,做多做少一个样,渐渐地,小诗越努力,就越觉得不公平。
一次,小诗办错了一个业务,原因是她为了让对方不白跑一趟,在资料不齐的情况下给对方处理了,而事后对方却没有按照约定的把资料寄回来。最后小诗受到了领导的强烈批评:“这么大的人了怎么还犯这种错误?大学里面的书都是白读了吗?”小诗心里面很委屈,平时我那么努力工作,我做的业务比某些人一起加起来都多您却看不见,我做错了一件事情您就这么大发脾气,难道真的是多做多错,不做不错吗?和小诗关系比较好的周姐告诉小诗:”姑娘,在这里做事,心里要亮一点儿,你要知道,把事情做好了不一定是你的功劳,而是你本来就该做到的。但是事情做差了就是你的错,搞不好还要影响你以后的发展的。“几次同样的遭遇后,小诗对待自己处理的业务,更倾向于不出错,而不是帮助他人解决困难。渐渐地,小诗失去了当初的那股人情味。
此外,工作的单调、重复也让小诗感到厌倦。虽然说起来,这个地方的工作种类繁多,五花八门,但也可以用一句话就概括完:审核资料,填写材料,录入电脑。同样的工作日复一日,一个有灵气的女大学生慢慢变成了一个机械的程序:对方提供的东西正确,做。不正确,打回。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轮回。渐渐地,以前那些办事群众夸她仔细认真的话听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机械僵硬“。
最可怕的是,小诗发现自己在这里无法锻炼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小诗作为日常和办事群众接触的窗口工作人员,她每天做的工作说起来复杂,但说白了也就是打打字录录系统看看材料这些事情。即使每天都被工作排得满满的,但是这些工作却没有什么社会适应性,这样的工作经历根本就得不到社会的承认。小诗在想,如果以后她出去找工作,告诉别人自己有十年行政经验,恐怕别人宁愿要一个卖了五年小面的人。虽然领导说这里可以培养什么注重细节的能力,解释说服的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心灵修养的能力等等,但听起来总觉得有一些假大空的味道。事情多,她可以做。别人的误会,她可以忍。受了多少委屈,都是成长的代价。但是关键在于,她不知道这样的成长对自己有什么用。曾经吸引自己的“稳定”这两个字,却成功地把自己变成了一潭死水。于是,小诗对自己现在的工作几乎完全失去了兴趣。
在体制的摧残下,小诗渐渐迷失了,再也不是过去的自己。记得当年初出茅庐的时候,小诗意气风发,满怀自信,觉得自己就是可以战胜一切困难,改变一切不利的条件。然而最后的结果是,在强大的外部环境里,小诗变成了这个环境里的标签式人物,再也无法挣脱出来。
今天的我们,无论你在从事什么职业,无论你是怎样的人,你的人生里都或多或少难以逃脱小诗一般的命运。你可能认为自己可以挣脱命运的枷锁,但当你处于一个每天可以对你造成潜移默化影响的环境里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其实是被温水煮着的青蛙,只看你需要多久时间沉沦。一头猛虎无法穿越沼泽。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环境,有时候比你的努力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