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蒋勋说红楼梦》的序,竟然产生了深深的共鸣,是的,曾经年少无知时,也会因为有对林黛玉的一点哭哭啼啼的小家子气印象而没兴趣读红楼梦,因为贾宝玉一个男孩子混在女孩子堆里,没有那种豪情壮志的男子汉气概而没兴趣读红楼梦。
如今中年心境对世界对人世对自己对他人都有了比年少时更深一点的理解,再遇红楼梦,读来,却已并不仅仅把每个角色独立地看作一个个角色,也并不单纯地说喜欢谁不喜欢谁,仿佛在每个人每一段故事每一个细节里看到了自己。
少了评判,多了体会和看见,看见他人也看见自己的不同面,果然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也的确在那来龙去脉的因果里生出一种原谅与包容,仿佛善与恶在清晰的因缘的背景下都已不那么让人赞叹或愤慨,有的只是一种对不同经历不同命运下各种生命的深深的悲悯。
也深深感到这人生几十年确是大梦一场,或哭或笑或悲或喜,深入体验,真切异常,又虚无梦幻,它就像一本书一样本就在那里等你去翻阅深读。
感觉我们有时候并不是活在时间里,只是活在每一个细节的瞬间里,只是记忆将剧情串联,但其实每个细节的瞬间都是一种仿佛可以割裂开的永恒,就像书的每一页都有它的定格瞬间。
每个人的一生都像一本书,每瞬间都是值得珍藏的一页。好好品味自己人生之书的每一页,每一页细细品来虽平淡亦精彩。
人物命运虽已是设定好的剧情,可你细细读来,仍然非常值得一品再品。人生的重点当然不在于结局,在于过程里耐人寻味的片片瞬间。
人生酸甜苦辣咸,很难说喜欢不喜欢,深入又走出之后,会发现五味杂陈真的是最丰盈的梦。
“《红楼梦》多读几次,回到现实人生,看到身边的亲人朋友,原来也都在《红楼梦》中,每个人背负着自己的宿命,走向自己的命运,或许我们会有一种真正的同情,也不再会随便说:喜欢什么人,或不喜欢什么人。”——《蒋勋说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