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一直珍藏着一首小诗,有十多年了。
每每翻出来读读,都会平添一份动力。那种感觉就像鲁迅先生看到他在北京寓居东墙上挂着的藤野先生的相片,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忽又良心发现,增加勇气,在烟草的刺激下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诗名叫《送别——致一位远去的青年》,写诗的人叫任学堂,诗中被喻作小溪的青年便是我。
送别
——致一位远去的青年
花开的时候认识一条小溪
花落的时候便成忘年
青山遮不住
急雨打不翻
小溪的流水依旧潺潺
无论是云变成雨
还是秋变成夏
小溪的水依旧向前
遇到阻力
小溪便成一道风景
遇到动力
小溪就勇猛向前
花开的时候
轻轻的来了
飘雪的时候
轻轻地去了
去向哪里
去向大海
去向天际
故乡无以相赠
折一枝垂柳伴你遮荫
放一只山鹰陪你航行
如诗中所提到的一样,我和任老师是忘年之交,我们相识于1996年,那时他40多岁,大我近20岁。之后,相知、相交,到2002年圣诞前夜我北上京城,在一个单位共事六七年,之后少有相见。
2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的出版市场应该是最OPEN的,大大小小的单位、组织、团体都有自己的正规刊物。
1994年,我在县支行实习,开始接触到《洛阳城市金融》,相对于大刊物,这只是一个小刊物。就是这个小刊物,让当地很多喜欢写作的人有了一方天地,有了一个舞台。任老师是刊物的主编,无缘谋面,甚是仰慕。
1996年,我从县支行实习结束回到市分行,之前写过的几篇专业论文让任老师留意到我。任老师,成为了我在专业研究方面的伯乐,之后带着我,在理论研究方面小有成就。
现在回头来看,一个人如果遇不到一个好老师,没有老师的鞭策、鼓励、带动以及欣赏,很多事是坚持不下去的,也不太好出成绩。
那些年,在任老师的指导下,集中研究了主办银行制度、亚洲金融危机、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以及国有企业与国有银行的焦点问题,作品开始在《金融时报》、《城市金融报》、《金融理论与实践》等刊物发表,或被收录到《洛阳策论》等专著,在省、市级社科联、金融学会获奖已成家常便饭,证书、奖状拿了一大堆。
记得在一次省级颁奖会上,我获得了两个二等奖,奖品是两套邓丽君的写真集以及她的全部歌曲CD。一份当时送给了一个朋友,另一份CD若干年后送给了另一位长者。
述说这些成绩,只是想证明当时任老师在我身上付出的汗水,那些奖品正是任老师汗水的结晶。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三点,任老师都做到了,是真正的恩师。
离开任老师来到京城,我的专业写作就嘎然而止,之后就没有专业作品见诸刊物了。脱离了基层我就成了无水之鱼,又不愿意写不接地气的空洞文章,然高屋建瓴的研究又是博学之士的擅长。
这一点估计是最让任老师失望的了。如果我还有专业作品发表,任老师一定能够看到,会欣慰的。但事实上,我偏离了老师的期望,最终没有成为老师的骄傲。
3
很多年没有见到任老师了。但师道传承是我一直所推崇的,因为我从中受益匪浅。在我有资格发声的讲堂,我都极力怂恿大家去拜一个老师,认师归门,让老师把人生阅历、职场心得,毫不保留地传递给你,我相信你一定会少走很多弯路,站在老师的肩头,你会成长的更快,赢得更多成功的花环。
师者,长者。与长者为友,便是忘年之交。若专业为师,则文学为友,任老师也是喜欢平日写些诗词散文的,切磋相处间,其文中所蕴含的思想、道义以及生活中的品行、操守,对我也多有影响,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友谊的最高境界,如同相互切磋技艺的牌,不论输赢胜负,聚在一起难舍难分难解。一局下来,多少天,多少年,心中念念难忘。
人生有无数道风景,而这种不能忘却的忘年之交却是最别致的那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