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素材库?
写作免不了要用到一定的素材,那么素材的获取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而且不同题材的素材积累对于文章中多方论证所需要的例子是很有帮助的。
在素材累积的过程,工具的选择就相当重要了。
有的人说,而今手机智能化程度高,几乎一台手机就可以干所有的事。手机小巧,携带方便,最适宜随时随地记录素材和灵感。
但,既然手机可以完成很多事,免不了会有很多干扰。另外一些人就会说,好记心不如烂笔。最原始的工具才是最好的。而且携带笔和本子从仪式感上来说,也在告诉自己,要正式开始记录生活,记录灵感,记录素材啦。这样当大脑把累积素材当回事的时候,行动起来就不会敷衍。
那到底什么样的工具才有利于把平时的想法、看到的信息、自身的感受记录下来当成写作的素材呢?
有的老师说,最合适,最方便的才是最好的。我的想法则有不同,最方便意味着最容易被干扰,比如手机,正在刷抖音,想起什么又不愿意退出程序,时间一长,忘了;最合适的意味着太容易了而不会珍惜,有一丁点难度,开始的时候需要把自己当前的状态打断,才有可能会放心思在记录上。
有了开始,接下来就要坚持。这坚持往往是最困难的,一天两天还想得起来,再多个几天,有意无意的都会忘记它。当临时有了很好的灵感以后,没了好习惯,也许连工具在哪儿都不知道,何来记录。
这就需要有一个反馈机制来鼓励自己养成习惯。人说意志力是人类拥有的最强力量,但有没有想过,意志力是非常消耗精力的,精力储备很少的情况下,意志力也会相当薄弱。就好比,一个人在身心疲惫的情况下,很难在减肥和美食之间做出选择,往往会向及时享乐低头。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讲,意志力更像是一个谎言,虽然不可否认,那些八块腹肌,高考满分,探险成功的人来说意志力强悍到无人能敌。普通人过渡到强人,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之前呢,需要的是策略,而不是蛮干。
大脑思考的习惯以省力为标志。所以,在有意识的积累写作素材之前,我们需要告诉自己,我们只是毫无难度地把一本笔记本和笔装在身上。到有了记录的需要的时候,告诉大脑,我们仅仅需要纸笔来写几个字而已。当这些暗示和行动完成以后,适当奖励自己一下就很有必要了。比如,我要到那家蛋糕很好吃的咖啡馆去写点什么,就几个字,写完我就要吃一大块黑森林。如此反复,形成一个正反馈闭合环,慢慢成为一个习惯。
当有了一定程度的素材以后,把他们分类,以便于以后查找。
分类的好处还在于,可以触发联系。为写作主题提供例证,写作不可能一味地说正面的、主要的观点,也需要佐证,反面的观点。所以,多方面积累,有利于形成网络,互相提点,互相联系。还能帮助写作的切入点有新意,视角独特。
基于上面的观点,可以把自己平常希望写作的主要方面的素材积累作为主要目标,而由这个目标发散出的其他素材作为辅助。让自己的素材库有了作者本身的特点,有了作者本身的特别标签。当完成大致结构以后,其分类积累的素材更加有利于根据写作主题,和主题远近关系而形成自己的特征。
素材积累就像是财富的积累,有宝箱,有挂架,有展示台。金币放宝箱,金项链挂在挂架上,钻石放在展示台上,各有特点,各有容器。这也突出了价值的不同排列,一目了然。
所有的一切都为一个目的服务,就是写作。写作不但是在笔上,思想上,还在于各种辅助因素。当主线铺陈好以后,前后左右都帮衬着,作品才能出彩,才能饱满而不单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