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读书打卡第25天,我是来自山西太原的史文霞,今天的读书内容是李雪的《当我遇见一个人——》第二章的第八节《孩子与社会的关系,就是父母关系的投影》
1.什么是社会?社会是由各种各样的人组成,我们能否适应社会,其实是说能否处理好与各种各样的人的关系。
2.什么决定了我们与各种人的关系?
——内在关系模式。内在关系来自于童年时期我们与父母等重要抚育者的关系——父母在孩子心中种下什么样的种子,孩子长大就会发展出什么样的人际关系。
3.我们对社会的种种理解和感觉,早在走进社会之前就已经存在于心中了。
像时常抱怨社会不公、穷人家的孩子没有出头之日等,是在小时候,就已经内化在心,成人后再一次得到验证,完后就告诉了孩子“社会是残酷的,老老实实找份稳定的工作才是唯一的出路。”
4.潜意识的厉害之处,在于它能创造现实。——你潜意识里相信什么,世界就会呈现出什么样的现实。
相信“世上还是好人多”的人,遇到苦难,总能获得意想不到的帮助。……
我们与社会的关系,就是一次又一次重复体验童年熟悉关系的感觉。
(1)银行招聘失败的原因是因为作者的内在投射,“整个社会的女人都会讨厌我”。当内在投射改变后,“真实的女人对我都很好。”作者在女性朋友圈里如鱼得水。
(2)在重男轻女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姐姐,“得不到”的悲伤,在童年就已形成。觉察到父母确实不爱自己的这份悲伤后,获得了新生,好运接踵而至。
(3)通过不断的自我觉察和成长,残酷的社会变得越来越温暖,好运也接连发生。意外摔伤,找保险公司理赔。当作看“觉察到保险公司狡诈,会尽量少掏钱”这是自己内心投射时,及时改变自己的内心投射“我会遇到公正而有同理心的人”时,结果,赔偿比预想的还要多。
5.改变自己内在的关系模式,就给自己和孩子创造了更美好的世界。
(1)若自己很难适应社会,其实用不着社会改变什么,只要改变自己的内在关系模式就可以了。内心若充满信任和善意,相信自己总是有选择的,社会便会处处与你方便,提供无限的资源和可能性。
(2)人们对好运的预期,就是儿时对父母宠爱的预期。
限制孩子玩摇摇车,就是妈妈把自己潜意识的匮乏感和对欲望的羞耻感传递给孩子。造成了孩子到社会上处处体验到匮乏制约和挣扎,有资源不敢去使用,有好处不敢去争取。这是苦的轮回。
(3)让孩子内心富足,并不一定需要父母经济富裕,关键是父母能否对孩子的欲求不评判。如果经济受限,就坦诚的告诉孩子,而不是批判孩子的欲求,把内疚和羞耻感转嫁给孩子。
(4)真正的自控力,是不受父母控制的前提下发展出来的,是与精神内核并不对立分裂的。是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而不逾距”。在父母控制下发展出来的“自控力”,其实是内心的恐惧和制约。
现实社会是温暖还是残酷,不取决于社会本身,而取决于父母如何对待自己的孩子。父母现在的一举一动,都在描绘孩子未来的世界。我们不用抱怨社会,父母的自我成长,就是为了给孩子创造更美好的世界(父母的自我成长,就是在给自己创造良好的内在关系模式,预期给孩子建立良好的内在关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