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从十几年前开始特别关注健康的,那是因为,我经历了一件在我人生中最坎坷也最痛苦的事情。在同一年,我失去了我最亲爱的父亲和最和蔼可亲的公公。他们一个是因为心脏病,一个是因为肺癌。自那次变故之后。我就开始极其关注健康。加上后来了解更多知识,才明白“今天不养生,明天养医生”的道理,明白“预防大于治疗”的道理,明白“医学不是万能”的道理。人只有受点刺激,才会改变自己,我也不例外。以前最讨厌做饭的人,后来被刺激地居然爱上了做饭。现在只要不出差,无论多忙,都要在家里至少做1到2顿饭。
对于健康管理,我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分享给大家。
第一,身体健康。只有身体健康了,我们才有能量去做更多的事情。首先,保证新鲜营养物质的摄入,家里的菜,就像我工作的任务一样,当日做当日吃完,不吃隔夜菜。去超市或菜场买菜,在一个科学的菜谱内,什么新鲜买什么,不买加水的菜。后来因为经常买,和菜场小贩的关系也变得紧密,有时候下班晚了,他们还会帮我留新鲜的菜。超市购物也是一样,选择的标准就是日期新鲜,日期新鲜说明流动快,也说明销量好,销量好的产品才更有品质保证。
保持固定的健身时间。无论多忙,每周都给自己每周三次,每次一小时或每天半小时这样的健身时间。能爬楼梯,就不坐电梯,能骑自行车,就不骑电动车,能走路,就不骑车,能不开车不开车,把健康和健身加入日常,就变得很容易去保持了。
是药三分毒,品质再好的药,也都带点毒性,健康的时候,花点时间去健身,何必等自己生病了再去看病?花钱买罪受不说,到了医院,还要看医护人员的脸色。所以注重健康于我来说,就是投资。
第二,情绪管理。情绪这东西真的是很微妙。在女儿小学四年级以后,她不像以前那么听话了,开始有更多自己的思想,开始反抗我对她的种种安排。我的工作也忙碌而按部就班,每日我只是机械地在家庭和工作之间游走。生活没有激情和变化,让我开始情绪不可控,在家里很容易着急和发脾气。后来我就不断的去寻找解决方案,从自我训练,到以人为师,到找寻小伙伴,从学习正念,学习情商课程,学习非暴力沟通,学习九型人格,学写感恩日记,写小确幸,学习朗诵等等,终于在集中学习的半年后,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第三,思想上的富足。通过阅读大量的书籍,终于明白,我所认为的痛苦、不安、焦虑、紧张、担忧,那些大师们都有。只不过他们选择用乐观去面对,他们把我们认为的困难和痛苦,都当做礼物,化悲为喜,转怒为安。他们不是越挫越败,而是越挫越勇。终于明白,所有痛苦的根源都来自于自己,就好像一个身患癌症的病人,首先被自己吓死了。而那些仍然健在的都是拥有乐观心态和生活规律的人。
当我明白了以上这些,当我通过把所学所知,运用在自己生活的环境、工作的场景、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不断调整和改进的时候。我终于明白,做最好的自己,就是放下更多的执念,学着去适应看似不变的万变。向更多保持好身材、拥有健康、专业、科学、有效健康管理的老师们学习。而做好健康管理,是达成所有欲望和梦想的前提,是一件最不后悔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