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的影评已经够多了,很遗憾现在才来写这篇文章。
我是一个90后,在这个飞速发展的21世纪还能够有《芳华》这样富有年代感的影片出现,我真的不胜感激。感激老一辈导演的不忘初心,将时代造就的悲欢离合展现在我们的世界里,让我们能够真真切切的去相信一些东西,去反思一些东西。观影的时候邻座的大叔一直在默默流眼泪,我偷瞄了一眼,看见了他的眼泪顺着布满岁月痕迹的皱纹流了下来,我很感触,也有点沉重。因为不管是哪个年代的青春,其实都有共通的地方,这个世界唯一没有改变的就是一直在改变,而匆匆岁月,留下了什么?改变了什么?成就了什么?
这是他们的青春,也是一代人的芳华。
影片的讲述是以第三人称的视角,文工团女兵里最理性的那个人——萧穗子,也是原著作者严歌苓的视角。画外音一开始就说这个故事是关于刘峰和何小萍的,其实我觉得主角光环并不是那么的突出,相反的是我感受到了很多其他的东西。我听到很多人都说影片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多却都只是点到为止,但我却不这么认为,我从芳华里看到了很多我一直想要表达的东西。
一个好人做了一件坏事就无法被原谅
故事发生在部队文工团里,一个赋有青春活力的地方,男主人公——刘峰,部队里的活雷锋,从不曾被人想起也从不曾被人忘记。人们习惯享用了他的善良和他的乐于助人,却从未有人真正的感激他,珍视他。一个人善良太久就不珍贵了,而刘峰就是这样的人,他总是默默的为集体为战友们付出,却从不要求回报,人们只是习惯性的去消费他的善良。而刘峰这样的人更像是被符号化的人物,稍不注意就会被绑上道德的枷锁。他想成为一个盖世英雄,他以为善良就是自己的保护色,可是这样不被人珍惜的善良,终究只是自己感动了自己罢了。而他对林丁丁的深沉而执着的爱,换来的也只是林丁丁的害怕与恐惧,林丁丁和刘峰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人,可刘峰却不明白,他活在自己单一的执念里,被打得遍体鳞伤。一旦他做出了违背自己符号化的的事情,就不再是他了。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何小萍让我想到了《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的松子。生而为人,我很抱歉,是我在这部电影里最让我触动的一句话,那种绝望到骨子里的难受,真的很少人能够体会。何小萍一直默默的承受着大家对她的嫌弃,影片中有几次何小萍的爆发都让我特别的难受,第一次舍友撕扯她衣服骂她撒谎精的时候,何小萍撕心裂肺的叫喊声真的触及到了我的内心,那种压抑到崩溃的情绪全部释放。第二次刘峰被下放调走,何小萍在离开刘峰宿舍的时候喊了一声:“刘峰,明天我来送你”。就像台词里说的“一个始终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识别善良,也最珍惜善良”。何小萍对刘峰的感情,我觉得不一定是爱情,首先刘峰是接她到文工团的人,对于何小萍这种没有家庭关爱的人来说,刘峰就像他的家人,也是她的依靠,当听到林丁丁哭着说刘峰抱了她的时候,何小萍的内心是很惊诧的,因为她在潜意识里面对刘峰的依赖让她感到晴天霹雳,哪怕这个人和她并没有其他的关系。她鼓起勇气去找刘峰,是因为她觉得刘峰跟他其实是一类人,那种共鸣让她变得勇敢,她也最能珍视这份感情,可当她真正面对刘峰的时候却显得十分小心翼翼,太珍贵的感情反而让人不敢逾越。
每个人都是单独的个体
林丁丁这类人,用现在常用的一个词来形容:很现实。她的世界观就是及时行乐。生活没有什么波澜起伏,但却又是最聪明的能够找到自己最舒服的生存状态。她和刘峰不是同一类人,她没有那么多羁绊与顾虑,所以也无法体会那种深邃的爱。文工团解散后,她没有片刻的停留,很开心的选择了出国,那才是她向往的生活。她甚至不会过多的去留念过去,时代的助推给她带来的是不断的新鲜感,观影后有人说讨厌她,可是我觉得没必要用自己的价值观去评判别人的选择。
时代催着我们走
萧穗子,很意外的是这个人在影片中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文工团快要解散,团里的战友因为高考的恢复,想去参加考试的人也变多,心也开始慢慢散了。萧穗子得知这些事情之后的状态给了我极强的共鸣,她想留住一切可是谁也留不住,她理智的性格也让她一直在错过,习惯性的用自己的理性去处理一些事情,可当所有人都走出去了,她却还是一直在原地思量很久。她有两个点特别让我感触。第一个点是她在车里撕毁情书,那些难以开口的暗恋,也许一辈子都开不了口了。第二个点文工团解散,战友们都各奔东西,刘峰旧地重游,遇到了还住在文工团宿舍的萧穗子,是的!萧穗子也会离开这里,但那一份对文工团的眷念却是切切实实的长留心中,不会褪去。很多被时间带走的东西,你是无法去掌控,而只能学着接受。
时代造就的悲欢离合,复杂的交织其中。严歌苓很细腻的捕捉到了那些藏匿其中的细枝末节,放大就成为了时代的缩影。冯小刚的走心拍摄制作也特别让我感动。也许是自己对题材的偏爱,也许是活在内心的年代感。我觉得一部电影成败不在于多么酷炫的技术,而是真挚的表达。如果它唤醒了一些人的记忆引起了共鸣就已经很棒了。
有信仰的年代已经远去,不管时代怎么变化,愿我们都能保持那一份对自己的纯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