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洞见·朱丽叶
爱情不过是敲门砖,我们取舍的是生活。
01
最近有两件事,让我对婚姻有了些不同的认知。
我家楼下有一间杂货铺,店主是一对夫妻,女人爱笑,男人忠厚,我常去他家买些小玩艺。
一天下午,看到夫妻俩正在关店门,我问:“今天这么早关门呀。”
男人一边锁门一边笑着说:“刚才老婆说好久没吃过我煮的鱼汤,今天早点去菜场买条新鲜鱼。”
女人笑着埋怨:“你这样会少赚好多钱的。”
男人挽过女人的手,“顾客天天有,但老婆只有一个。”
然后两人高高兴兴地走了。
看着他们,由衷觉得幸福就是有人给你煮碗鱼汤。
我把这件事告诉闺蜜。
闺蜜已三十好几,单身,但生活一直多姿多彩。
曾经专门请假去扬州,就只为了寻访一位制作古琴的手工老艺人;
跑去北京看画展,回程的火车上听说北京还有一场摇滚音乐会,恨不得要当即跳车往回赶。
我问她,如果有这样一个把你捧在手心里的男人,你愿意走进婚姻吗?
她想了好一会,然后说,不愿意。
她说:“我不想过那种一眼就看到头的生活,至少目前,立黄昏粥可温的男人,还不能够打动我。”
你看,所谓幸福,是我之蜜糖你之砒霜。
爱情不过是敲门砖,我们取舍的是生活。
最近装修房子,和设计师讨论生活空间时,我强调一定要两间书房。
因为我和老公的作息及工作模式完全不同,为了不相互干扰,希望能有各自独立的空间。
我以为这是个挺特别的要求,没想到设计师非常理解地点点头:
“总得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喘口气,第二天才能继续过下去啊。”
我们笑着握手,一看就是亲自结过婚的人。
传统观念里,对婚姻有一个统一的想像:
琴瑟和谐,必定是男耕田来女织布;如果女孩也要共闯天涯,谁来顾家?
亲密无间,当然应该水乳交融,哪能还容得区分你我?
可是,旁人无法替我们生活。
每个人的追求都不尽相同。
02
小陶虹在最新一期《奇葩说》中谈到婚姻时,提问“婚姻一定是一个样子吗?”
然后她说:
现代人恐婚,或许是恐惧一个以为必须要符合的标准。
但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和伴侣一起创造一个你们特有的模式。
婚姻是两个人的事,真正恐怖的,是活在别人制定的标准之下。
说到底,婚姻是一场合谋,两个人达成共识才能往前走。
这番话,赢得观众最大的共鸣。
婚姻没法像参照育儿宝典一样,对着书过日子。
就像我儿子语文书上《小马过河》的故事,老牛说水浅,松鼠说水深,小马自己过一次,惊奇地发现刚刚好。
深深浅浅,都是基于各自不同的处境,所持不同的立场,哪有可能天下大同?
每个人都会有他最适合的另一半。
梁朝伟一念既起,飞去伦敦喂鸽子,你觉得他是一个没有家庭责任感的渣男?
可刘嘉玲就愿意当他的驱魔人,一人操办房子装修,待他喂完鸽子回来拎包入住。
“遇到她之前,从未想过结婚”的钱锺书老先生,若是按现在的标准,是打死都不能嫁的低能巨婴。
妻子生产住院,他在家烧火做饭都搞砸,打翻墨水瓶、弄坏台灯、门轴掉了不会修就不关门,连学着划火柴都得靠妻子的引导和启发。
可两位先生依然是灵魂知己,情深伉俪。
那些凡俗标准,从未影响他们成为恩爱的典范。
幸福和审美一样,是一件特别私人的事情,你很难用同一个标尺去衡量。
曾经有对小夫妻结婚一年就离婚,站在灶具还未拆封的厨房里感叹“没有烟火气的家是冷冰冰的”。
那边厢就有报道,一对80多岁的爷爷奶奶,结婚60年,恩爱了一辈子的秘诀是“从不在家做饭”。
当初想学偶像剧,女主枕着男主的肩膀醒来的剧情,结婚后我才知道原来都是骗人的,不到5分钟就落枕了。
在李艾的“分房睡”火爆之前,刘若英就“敢在你怀里孤独”,王伟忠亲身实践“夫妻到最后,都会变成室友”。
papi酱更甚至提出“各回各家,各找各妈”的新模式。
这些被打破了的“婚姻标准”,让我们看到,原来婚姻并不只有一种约定俗成的形态。
没有谁的日子是一样的,幸福与否都是自己说了算。
爱无定式,千人千面,谁都不是谁的标准答案。
03
幸福的家庭虽然没有固定模板,但一定都不曾丢下最初携手走进婚姻时的那份期待。
办公室的同事曾好奇地发问,为什么现在人们都爱看情感类的鸡血鸡汤文?
大概是因为婚姻的真相里全是鸡毛吧。
可我们就是要从这一地鸡毛中去学会爱与被爱啊。
生活中,我们都有自己的出厂设置,婚姻给了我们一个机会,让我们学习在做自己的同时,也尊重对方原本的样子。
杨绛先生在《我们仨》中讲到,自己很爱整洁,但钱锺书常和女儿结成一帮,暗暗反对她的整洁。
“比如我搭毛巾,边对边,角对角,齐齐整整。他们两个认为费事,随便一搭更方便。
不过我们都很妥协。他们把毛巾随手一搭,我就重新搭整齐。我不严格要求,他们也不公然反抗。”
生活的每一处温馨美好,无不透着包容与智慧。
以前看过一个漫画,土豆和西红柿结婚,会幸福吗?聊得来吗?
没关系啊,土豆把自己变成薯条,西红柿把自己变成番茄酱,天作之合了!
《傲骨贤妻》中说:“婚姻最大的魅力,其实是在于,让人探索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究竟能达成多么深度的连接。”
在有营养的婚姻中,最坚韧的纽带并非爱情,而是兼容和谐的精神世界。
牙膏是从中间挤还是从底部挤,月饼是吃莲蓉的还是五仁的,这些都没有关系。
重要的是,在岁月的推搡之中,不要忘了最初我们一起合谋婚姻的初心。
04
日本高分纪录片《人生果实》里,90岁的修一爷爷与87岁的英子奶奶格外恩爱,但其实他们的生活习惯和性格迥异。
爷爷喜欢吃日式米饭,奶奶喜欢西式面包;
爷爷很严谨,爱整洁,总把东西收拾得井井有条;奶奶记性不大好,经常犯迷糊。
可在他们65年的婚姻中,却几乎避开了所有的争吵,温柔相伴一生。
他们有一个独特的交流方式:写留言。
奶奶总会忘记一些事情,爷爷就做了各种标识牌。
比如:“煤气正开着,别忘了”,或者是“洗衣机的水没有关,去哪里了?”
生活里的种种分歧,两人共同修行。
香港文化学者梁文道有一次说起,他的一个朋友在北京工作,太太旅居国外,两人分隔两地,但每天都会互通电话,一直恩爱有加。
后来太太回国,终于夫妻团聚。可是每天朝夕相处,难免时有摩擦。
每当有争执之时,两人便会各自找一处房间,关上门开始打电话,在电话里倾泄情绪。
待到开门出来时,又是恩恩爱爱的好夫妻。
一旁的马家辉笑言,我也是如此啊。
马家辉为了赶稿,与妻子分房而居,但时常会发信息问“约吗?”,或者是“三分钟后,客厅见”。
然后,马家辉在客厅里备好咖啡、水果,妻子走出卧室,盛装赴客厅之约。
看过一句很精妙的话:
生活是流水线,你说的爱情,在婚姻里只是半成品。想明白你想要过怎样的生活,才能过好婚姻。
幸福的婚姻没有捷径,只有经营。
虽然生活总免不了被鸡零狗碎填满,何妨一起去找到缺口,让快乐渗进来。
05
杨澜曾说,好的婚姻除了爱,还有肝胆相照的义气,不离不弃的默契,以及铭心刻骨的恩情。
在这场八千里路云和月,各自冷暖各自知的婚姻里,我们一路牵手同行,慢慢生出了侠义与豪情,宽容和慈悲。
这一切,抵过了时光萧索、山河寂寞,让我们无惧生活的七零八落和漫长无味。
圣经中说,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
“婚姻”二个字,起笔很容易,想要写完却要用尽一辈子的爱与包容。
愿世上每一对夫妻,岁月有尽,幸福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