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父母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很多惊喜。它突出强调了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塑造者、教育者的地位。
首先,作者就谈到了家长集体这个概念。
学校需要家长集体的参与,学校召集家长讨论并给家长一些可行性的建议,就可以提高孩子做作业的积极性。家长在孩子做作业时不太可能全程陪伴,但可以起到提醒和帮助的作用,并不是说看到孩子在看书写字就认为他在做作业,家长要更进一步了解“孩子做了什么,如何做,有什么样的结果”,目的是帮助孩子高效的完成作业。提醒他们不仅要预习,还要及时完成各项任务。
第二,书中反复谈到一点,要严格遵守各门功课的复习时间表,就能培养出孩子耐心学习和在规定时间内学习的好习惯。孩子每天回家不只是要完成作业,还要复习老师当天讲过的内容,就会形成学习的正向循环,不落作业不留薄弱点,孩子成绩才能稳步提高。这一点还是需要家长的配合。
另外,有些孩子学习成绩不佳,是因为没有激发出内在的求知欲望,更没有思考和探究的能力。学会思考,培养他的求知意识比用物质奖励激励他学习更重要,“孩子的求知欲和观察力是在幼儿时期培养出来的并不是天生的”,看到这句话,我很后悔和惋惜,但现在还不晚,我要做的是陪孩子阅读,和孩子讨论互动,带孩子去大自然,问各样的问题,培养孩子智慧,教会他们思考。
第三,重视正面教育,不要惩罚。
惩罚会使孩子感到恐惧,痛苦和羞辱。孩子本身有自我教育的力量。孩子长期遭受惩罚,那么自我教育的力量就越小,还会变得凶狠残忍。惩罚改变不了孩子的行为,只是在发泄家长的怒气。
将美好的思想和道德在行为中表现出来,当孩子看到用自己的力量,创造出美好的事物的时候就会相信善良同情,去关爱别人。冷漠和利己主义会使心灵空虚。当我们提醒孩子不要撒谎,不要冷落,而我们自己去犯这样的错误时,他们的心里就不可能有良善和神圣的美好的情感。
第四,客观公正地评价对孩子的付出。
每个孩子的资质不一样,有的孩子轻轻松松拿到高分,而有的孩子费了很多功夫只得了个中等分数,但是我们能说,那个只得了中等分数的孩子,就是因为他懒不聪明不努力吗?孩子班里有一个学生是转学生,每一门功课都在95分以上,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学霸。老师也经常拿他出来做榜样。
我们经常看到老师家长夸某个学生如何的聪明,有天赋,但更应该看到另一部分同学所付出的劳动和为了克服困难所付出的勇气。如果仅仅看分数,不关心孩子在学习时候所付出的道德品质和精神劳动,就会打击孩子的奋发向上的精神,结果也不会好,孩子会只做完作业,慢慢地不关心作业的质量应付了事。这就是精神懒惰。
最后,看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劳动教育的底层逻辑是,身体锻炼劳动必须要和精神的磨练统一起来。如果孩子没有体会过困难和磨难汗水和坚持,就不要指望孩子在精神道德上成熟。我们有时说,“这个孩子这么大了,还是很天真,我家孩子很幼稚”,言语中带了一丝丝无奈,其实是有一点小喜悦。意思是孩子还小。但是十五六岁的孩子身体已经是成人,思维还在10岁孩子的水平,幼稚天真,面对困难束手无策,思维狭隘,一团孩子气地看待问题,这就成了一种幼稚病,是精神上的不成熟。
孩子去劳动到室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体验真正的工作是什么,就会孩子成长的早期学会劳动战胜困难,才能在成年期像个成年人一样思考才不会永远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