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孙悟空原本是天真地秀、日精月华孕育的仙胞灵猴。刚刚孕育出胎时,它的生活是这样的: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猴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真是“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
在天地间嬉戏游玩,在自然中享受快乐。无忧无虑,自由自在。没有纷争、没有烦恼、没有痛苦的纯净快乐的生活,不就是我们一直以来真正向往的吗?
最初打破这纯真快乐生活的,是一个“猴王”的称号。
“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
一个称号,以及这个称号所代表的与众不同的能力与荣耀,以及随之而来的虚荣心的满足与快乐,激活了石猴内心的欲望。欲望一旦被激活,便一发不可收拾。
荣耀无限的猴王称号、永无后患的不老长生、称手快意的兵器披挂、悠闲得意的仙界官职、与天齐名的大圣称号,这些还是不够,他还要天界众仙的尊重厚待,最后,甚至想“玉帝轮流做”,过把天帝的王瘾。
正是一次比一次更强烈的“我要”,不断推动着这只猴子焕发出“野性”,上天入地,无所畏惧,搅得天庭地狱不得安生。
也正是一次比一次更强烈的“我要”,给原本轻松快乐的猴子带来了求而不得的烦恼,以及得又不满的痛苦。
-2-
其实,一开始的悟空,对欲望与人生是有比较清晰的认识的。
他寻师学艺途中,刚到南赡部洲,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他发出过这样的感慨:
争名夺利几时休?
早起迟眠不自由。
骑着驴骡思骏马,
官居宰相望王侯。
只愁衣食耽劳碌,
何怕阎君就取勾?
继子荫孙图富贵,
更无一个肯回头!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能够看清他人可悲可叹的人生,却看不到自己与其相同的内心。
有人说,孙悟空是妖,是神。可是,看到他的不断膨胀永无满足的欲望,不是非常熟悉吗?他,就是你,就是我,就是我们每一个人。
为名为利为自己,永无止境的欲望让孙悟空无法无天,最终激怒了如来佛,被佛祖压在了五行山下。对于桀骜不驯、百战不败的孙悟空来说,是当头棒喝,不得不说这是铭记一生的惨痛教训。
那首《五百年沧海桑田》道出了孙悟空对自由的无限渴望。天上飞了去又飞了来的大雁,山谷里开了败败了又开的桃花,日月星辰四时交替,天空大地在,清风明月在,回忆起在欲望中骄纵癫狂的过往,不得不潸然泪下。
蹉跎了岁月
伤透了情怀
为什么偏有这样的安排
向往着逍遥自在
哪怕是野火焚烧
哪怕是冰雪覆盖
依然是志向不改
依然是信念不衰
孙悟空要的只是“逍遥自在”,我们不禁想到最初那只没名没利不谙世事的石猴,不就是他最终向往的逍遥自在的模样吗?
孙悟空的人生失败的惨痛教训,也能让我们明白,如果我们不能控制人的欲望,凡事仅仅只为名利,凡事单单只为自己,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快乐。
-3-
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的五百年,是一段漫长而又痛苦的岁月,这也是他蜕变的开始。
五百年后的孙悟空,虽然身上还有桀骜顽劣,但在西天取经路上,他一直护着唐僧,此时的悟空,心里很少有“自己”。也只有把自己放下了,彻底放下了,才能真正抵达佛的境界。
还是菩提祖师有远见,当初给这个顽劣的徒弟取名为“孙悟空”。孙,源自“猢狲”之“狲”,去掉兽旁,子者,儿男也;系者,婴细也,正合婴儿之本论。而“空”呢?终究是要他在生活中自己去体悟。
本性原空,唯有放下,方能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