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厦九九
01 感情里势均力敌,其实是心理上的对等
一段关系,尤其是感情里的势均力敌,其实是心理和精神层面的势均力敌。只是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绝大多数人没有在精神上对等的底气,所以才会强调经济和能力上的般配。
否则,你如何解释在有的家庭里,即便两人在经济实力上天壤之别,依然可以和谐幸福?又如何解释在稳定的关系里,即便有人贫穷、不美、平凡,依然能获得对方的尊重和仰慕?
像简·爱那样,“你以为我贫穷、低微、不美、缈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和你有一样多的灵魂,一样充实的心……”
归根结底,还是我们要有一样多的灵魂,一样成熟的心理,一样“以自我为中心”。唯有这样的关系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才能1+1>2,给双方创造完善自我的机会。
02 最懂得爱的人,是那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人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里有句台词——内心孤独的人,无法温暖其他人。同样,如果你无法爱你的自我,你就无法真正地去爱别人。即便你去爱别人了,那潜意识里也可能是这样的:如果我能够爱别人,他们也将会爱我,那样我就是值得爱的,我就能爱我自己。
最懂得爱的人是那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会注重个人的感受。而个人的感受其实检验一段关系能否长久的唯一标准(如果你图的是除个人感受以外的物质、权力、美貌,那就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之内了)。
一段关系中总有让你不爽的时候,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会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但请千万记住——用无伤害的方式,虽然每段关系里无伤害的方式因人而异,但可以肯定的是,绝不是争吵、冷战、暴力。
感受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如果的的感受被看见,就变成了亮色的、生的能量。如果你的感受不被看见,就变成黑色的、负面的能量。黑色的能量向外表达,就变成了对其他人的攻击,如怨恨、愤怒、鄙视等。黑色的能量如果不向外表达,就会转向内攻击自己,如羞耻、内疚、自卑等。如果总是向内攻击自己,就容易发展城抑郁症。
这也是为什么在充满开明的爱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大多积极阳光,充满正能量;因为他的感受随时被看见,被接纳。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初为人母的女子患上产后抑郁症,抛开身体激素的变化,更大的因素在于,面对一个需要24小时呵护的幼小生命,家人帮不上忙,丈夫不理解,她的感受没有被看见,也不被接纳,所以转向攻击自己。
这点你不妨好好体会一下,当你的感受不被看见也没处表达时,你内心的能量是什么颜色的?你在这段关系中感到快乐和自由吗?
03 以自我为中心不是自私,而是成为你自己
长久以来,我们的文化将利他和集体主义捧上神坛,而一直将利己和个人主义视为邪恶,从小的教育告诉我们,前者意味着自私自利和自我中心,而后者则意味着自我牺牲和奉献。生活就变成了这样的价值观:我要为别人活着。
那么问题来了,我为你活着,那我势必会紧紧地盯着你,看看你是不是值得我付出。因此,我也势必会变得很挑剔:我把一切付出给了你,但看看你,缺点到处都是啊!反过来,你要是为我活,你也会一样挑剔我。
所以有人说,千万不要和满脑子都是你的人在一起,因为如果他满脑子都是你,就会变成上述的情况。
一段关系(乃至生活)的目标唯有一个:去获得和确定你的真实身份。一段关系的目标并非请别人来让你变得完满,而是请别人来分享你的完满。在这段关系中你要去确定你愿意“暴露”你自己的哪个部分,而非你能够俘获和抓住别人的哪个部分。
你要关注的是你现在是谁、正在做什么事、拥有什么东西,而不是别人过得怎么样。并非在别人的行动中,而是在你的不断行动中,才能找到你的救赎。而很多人恰恰相反。
打个比方,妻子常说一切为了丈夫,父母常说一切为了儿女。那么多人,好古怪,他们自己为啥不好好活,为啥硬要把自己的生命价值附着在别人的身上?
别人荣,他们便荣;别人失败,他们便失败,仔细一想简直是变态、每个人的光荣或耻辱,为什么不由自己来定,为什么要放弃?
举个例子,很多人为了女儿,放弃自己的梦想和事业,仿佛一切为了女儿,那女儿又是为了谁呢?如果女儿也继承相同的想法,会变成什么样呢?结果就是,你干嘛这么费心费力地去培养你的女儿,什么钢琴什么画画什么舞蹈,到了她二十多岁,又得开始培养她自己的下一代,你培养她没起到太大的作用嘛!还不如用那些钱培养自己呢!每一代都没有为自己而活,都没有很好地去创造独特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很少活出自己的精彩来。于是“一环扣一环,生命的价值在一堆看似高尚的选择中指向终极的虚空”。
但目前我们的文化,我们的家庭,和普适的观念,会让一个个体,不敢活出自己,不敢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活,更不敢以自我为中心。
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马斯洛说自己我实现,另一位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罗杰斯说“成为你自己”。他们都认为,生命都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活,充分展开自己的生命,最终成为你自己。这时的自己,富含饱满的生命力与创造力,同时又是富有同情心与社会责任感的。
我们和所有别人的关系的目标,并不在于弄清楚他们想要或者需要什么(工作客户除外),而在于弄清楚现在的我们为了成长,为了成为我们想要成为的人,想要或者渴望什么,然后在这段关系的滋养中,长成我们自己的样子。
04 爱的目标不是创造义务,而是创造机会
长期关系,为相互发展、相互表达和相互满足提供了非凡的机会——这种机会本身就是很珍贵的。
但请确保你进入关系的理由是对的,对是相对于你生活中持有的更大的目标而言。绝大多数人进入关系的理由是错的,他们往往是为了结束寂寞,填补空虚,为他们自己带来爱,或者给别人带去爱,不过这些理由其实算比较好的。有些人进入关系是为了拥有良好的自我感觉、终止压抑、改善性生活、忘掉先前的关系,或者(说了你可能不信)为了消除烦闷。
这些目的没有一个能够得到实现,除非交往过程中发生了某些戏剧性的变化,否则这样的关系也将不会长久。
你可能会说你进入我的关系是因为爱上了,你为什么会爱上了?是什么让你产生了这种反应?受到满足的是哪种或者哪些需求?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爱是需求满足引起的反应。每个人都有需求,你需要这个,别人需要那个。你们都在对方身上看到需求满足的可能性,所以你们默默地同意进行交易,如果你把你拥有的给我,我就把我拥有的给你,这是一种交换。但你不会说出真相:我跟你换了很多。你会说:我对你爱得和深。
维持长期关系的工具——带着目标进入关系是其中一种。但要确保你和你的对象都认可那个目标。如果你们能够在精神层面上认可你们发展关系的目标不是为了创造义务,而是为了创造机会——这个机会让你们能够成长,能够完整地表达自我,能够在你们的生活中发挥你们最大的潜能,能够纠正你们有过的每种错误想法和轻视自己的观念,能够通过你们两个灵魂的交流而最终达到各自灵魂无法达到的境界,那么这样的关系将会拥有非常好、非常正确的起点和开始。
然后你还需要拉高你的眼光,睁大你的双眼,拓宽你的视野。你要明白,你身上有许多尚未看见的优点,你的对象身上亦是如此。
就算这样也不能保证必定成功。如果你想要生活有保证,那么你要的就不是生活。你要的是依照已经定稿的剧本进行彩排。生活的本质决定了它不能拥有保证,所以对于一段关系也别太过执着。回到起初,如果你们的目标始终是给彼此创造机会,那么当这段关系该结束的时候,你会感恩,而不是不甘。
PS:这篇文章的灵感来源于最近看的两本书,一本是《与神对话》,一本是《巨婴国》,文中观点结合了这两本书中的观点和自己的理解。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