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朋友一起去爬山,站在一处山顶,看满山乔木生长苍劲有力,野性藏在云雾之中,觉得干净、平和、透彻,内心一片清明,想多停留。山林草木散发出来的味道扑鼻,有一种自然的力量在身体流动,此间内心是一种清空。
空性,有一部分入了身心,修持来自生命本真的觉知。出门与人社交,内心空洞而不自知,为万物所累,觉得一片荒芜,反观有一种不自洽,需要与自己和解。自知生命短暂却依然荒废,那是一种生命不受控制的习惯,本性在身体生根发芽,需要更高维度的觉知进入生命。
与老者说话,言语之中带着修持有度,眼里充满达观的生命态度,褪去了是非、成败、荣辱之观,能触发生命本体的能量传递,让人觉得身心能量饱满。
近况知止后定。身心生发出的情绪和妄念,不定期与自己内心深处的自我和解。学会自洽圆融,与万物相成,融入觉知以成自我。地球本是圆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单向或单面存在,并不是非黑即白,还存在着中间的灰色地带。过于单向输出的事物,容易走向极端主义,融入阴阳柔和之变,才能做到静定。
读书不是读书籍里的文字,而是读懂书中的道理,而后内化自己的心性。这里说到了,有所思,有所悟。一本好书,值得反复观照,每一次读都有不同的获得,这里有与心相连的某种能量。不以量取胜,与心性交融,触发读书之本来要义,明理知性,达观晓义。
情绪挂在嘴边,容易触犯别人的场域带来事端,修持之人尚且能接的住,无观之人便只在乎言语本身。直肠子的人要管好嘴。嘴与眼是可控制的五官,看该看能看之物,说可说能说之事。如若不然,内心反复无常,能量从中消耗殆尽,身心聚生疲态,情绪被妄念纠缠。
观想,观照,观看,观赏,此刻“观”在身体里停留。等待风吹草动,观想万物有灵。观照好自己的情绪,才有能力观照别人的情绪,不然反被吞噬,一切尽在修行之中。一个有气质的人,多半情绪管理都平和有度,情绪怨念都在自己的观照之下。如此修观心,开始观照自己的情绪。每个情绪都在身体里跳动,无论好坏都被观照。不因外物的波动而扰动身心,接受并接纳来自情绪的撕裂,并张弛有度地控制。
有人问,这些年与过往的自己有何不同?静默片刻,得出答案。一是觉知,身体不再随波逐流,身心开始停留本心,内心充盈,松弛有度;二是静定,对心体有所持戒,摒弃内心深处的妄念及欲念,从无常之中修持无我,并接受无常带来的恐惧。
观照孩子的成长,不可太过苛求极致的心灵,需要修养粗至的心性,让生命更加有韧度,保有生命力量的触发,活出自己的精彩,简单而富生命。无需精致养分,却得意于阳光雨露。贫瘠的生活里,有真实的美丽,不用过分炫耀,却惊艳于一方,那是一种穿透力,极度生命顽强,刚烈不失温柔。
孤独也是一种美。享受孤独感,接纳一个真实的自己,回应每一次孤独的声音。有一定的独处时间,让身与心的距离靠近一点,只属于本心的孤独生长,能够内化外界的空虚感。社交需要有不同面向的自己,觉得活得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刻意减少需要照顾别人情绪的社交。身心走得太远回来做自己,走好当下的路。
入冬,觉微寒。生命入了年轮,万物有了沧桑的体态,冬天是一种翻越姿态,需要足够的苦寒激发生命底蕴,冬藏的力量积蓄,从这一刻开始。人和别的生命体一样,潜藏的能量随着光照的长短,减弱到各自的生命态,慢慢靠近冬眠。
生命最终的色调如果是灰色。那么冬天的枯槁,恰恰映照着生命的终点。拖着灰色的格调,生命力从缝隙中挣扎出一种新的色调,在心中有一片绿色将从这片土地中破土而出,长出新的生命基调,轮回延续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