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铺设乐写道,四重催开“表达花”
—观刘正生老师《这儿真美》〉示范课有感
河南 张志华
在观摩刘正生老师执教的《这儿真美》示范课之后,我深受启发,以下从四个方面进行评课。
课标引路——贴近课标教材的要求
本节课刘老师依据三年级学生的学情特点,紧扣单元语文要素“观察一个地方,围绕一个意思写”,明确了“观察能力的训练与提高是三年级习作教学的核心内容”这个重要的教学逻辑起点和核心。同时,立足教材,从教材中学方法并链接真实情境,学以致用,坚持“从课堂到生活”的育人导向。
关于这节习作课《这儿真美》,刘老师的定位把它列为“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虽然有群内老师认为也有“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意思。这里不但引发了我对两者的区分,还引起了我对语文要素和学习任务群定位的关注,到底两则之间有何关系,该如果在教学中渗透和贯彻。我查阅了资料,并经过自己的思考,得出以下理解: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着重培养学生社会情境中的阅读与交流能力,如阅读新闻、科普文等,用于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交流。比如这节课中的写推荐词。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侧重于文学作品阅读,像小说、诗歌等,提升学生文学鉴赏和创意表达能力。
习作课定位学习任务群的目的有以下几个:1.整合学习内容:学习任务群打破了传统习作教学单一、碎片化的知识传授模式。它将习作相关的阅读、表达技巧、文化背景等多种知识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全面提升习作能力。例如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中,学生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后,能更好地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用于自己的习作。
2.增强实践能力:任务群强调实践活动,习作课定位为学习任务群后,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任务中进行写作。比如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里,学生可以模拟写新闻报道、产品说明书等,使学生体会到习作的实用性,而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
3.培养综合素养:定位学习任务群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习作不再只是语言文字的运用,还涉及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理解。学生在任务群的驱动下,深入思考主题,感受文字的美感,理解文化内涵,进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关于语文要素和学习任务群定位的重要性比较:两者都很重要:它们在习作教学中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语文要素是基础,它明确了学生在不同阶段需要掌握的基本习作知识和技能,像写清楚一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则是从更高层次进行架构,为语文要素的落地提供了更具情境性、综合性的平台。学习任务群定位的重要性:它为语文要素的运用提供了真实的情境和丰富的资源,使得语文要素能够在实际任务中得到灵活运用。比如,在“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中,学生可以运用语文要素进行科学实验报告的写作,拓宽了语文要素的应用范围。语文要素的重要性:它是构建学习任务群的基石,没有明确的语文要素,学习任务群就会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在设计学习任务群时,教师要根据语文要素来选择合适的任务类型、文本资源等,确保任务群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二、活动贯穿——创设丰富的言语实践活动
整堂课以活动为脉络,巧妙地将知识传授与言语实践相融合。刘老师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环环相扣的活动,如大的任务情境:写推荐词——冰城“这儿最美代言人评选活动,小的学习任务更是贯穿其间,从课前的观察、填写观察记录单,拍摄美景记录小视频、课堂说写等,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的观察和记录间穿梭,有意识地积累描绘美景的词句,让学生在相关学习交流中积累语言素材。同时课堂上感于放手让学生动笔写。这一活动,刘老师采用了自主探究法,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学生们则积极投入,他们专注地写,积极地说,充分展现出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主动表达的能力。学生“小视频推荐美景”活动则既将学生从文本的读者转变为美景的讲述者和倾听者。在此过程中,刘老师运用情境教学法,为学生创设了小导游介绍景点的情境,学生们仿佛被注入了无限活力,讲者得以锻炼,听者得以提升。大家纷纷举起小手,根据提供的视频畅所欲言,乐抒己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老师还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用蓝色卡纸、画龙图片引领孩子们,展开想象,虽然效果不是太佳,但我们要肯定老师的这次有所作为的意识和行动。或许,我们在此提供一些图片如蓝天、玻璃图片更易于打开学生思路,放飞想象翅膀,但相较于我们教师只一个劲地口号式指导“文中要多用比喻修辞”,落地很多。这种提供实物的做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锤炼言语表达能力,逐步从理解走向运用,从模仿迈向创新。整堂课的言语实践活动设计层次分明,循序渐进,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
三、童趣唤发——贴近儿童的心理需求
刘正生老师深知儿童的心理特点,教学过程中童趣盎然。他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充满趣味的活动和可爱的教具,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学生们的好奇心瞬间被点燃。他们眼睛发亮,紧紧跟随着刘老师的思路,轻松理解了围绕一个意思写、按照一定顺序等描写方法。课堂上,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思维活跃,小手如林,踊跃发言,仿佛不是在上课,而是在进行一场欢乐的知识探险。这种贴近儿童心理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高效课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四重为纲——讲求设计的体系
这堂课以“四重”为纲领,展现出严谨的教学设计体系。“四重”即学习任务重情境、学习活动重实践、学习过程重思维、学习成果重评价。大道归一。刘老师巧妙地运用了学习单,准确把握了学生的学习情况,确保了习作教学的起点清晰明确。刘老师首先引导学生填写课前观察记录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例如让学生填写“有什么?怎么样”学生们观察得极为细致,能够准确地捕捉到关键信息,对景物有更直观的认识。接着链接教材,引导学生围绕一个中心写,同时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将文字转化为脑海中的鲜活画面,如让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美景之中,会听到什么、闻到什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
刘正生老师的《这儿真美》示范课,通过课标引路、活动贯穿、童趣唤发、四重为纲的教学策略,铺设了让学生想写乐写的快车道,催开了学生心中的“表达花”,值得我们学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