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的时候没听过童话故事,成长过程中所有羡慕的女孩形象全部是根据身边年长的女性和电视中的女性形象幻想出来的,所以我的童年生活中没有偶像的指引,也没有要好玩伴的陪伴,成长过程自然而然的孤独。
Charles先生跟我说他小时候最好的伙伴是家里养的那条狗——黑虎,他说宠物可以非常好地抚慰孩子内心的孤独和恐惧。每当他绘声绘色的讲述他和黑虎之间的故事的时候,我搜索过整个记忆也找不出一大段一大段美好的童年回忆。
我觉得,自己确实缺少一块只属于我自己的童年秘密花园,因为缺少一个能够全身心接纳我、从小陪伴我长大的朋友。
当我看完《小木偶希蒂》这个童话故事的时候,终于理解了封面宣传语所说的:“在芭比娃娃出现之前,每个美国女孩都想拥有小木偶希蒂。”
希蒂不是一个普通的木偶娃娃,她代表着女孩希望拥有的勇气、乐观、丰富,是一个丰满的女性形象的化身。但是因为她是一个小小的娃娃,能够激发读者的代入感和保护欲,就像那是自己小时候一样。
《小木偶希蒂》是美国儿童文学作家雷切尔·菲尔德(1894–1942)最著名的代表作,在全球范围内畅销近百年。她短暂的一生几乎将美国儿童文学界最具分量的所有奖项收入囊中,包括纽伯瑞儿童文学金奖、凯迪克金奖、刘易斯·卡罗尔书架奖、美国国家图书奖等。
这部作品可以称得上是杰出的童话故事,因为全书从头至尾都没有阴暗人性的描绘,它使用小木偶希蒂这个第三者的眼光描绘了美国百年的发展史,其中穿插着各个时代的各种人物、经历、景色。
读书的过程,就是跟着希蒂的脚步探寻世界、感受爱的过程。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对景色和人物细节的描写栩栩如生,如果不仔细思考,根本意识不到每个场景的转换都是时间的流逝。
整本书看完只有一个感受,就是希蒂不是一只木偶娃娃,她是真实存在的一个小女孩,她可以穿越时间,永远不朽。
我想这就是雷切尔·菲尔德最初创作这个作品的初衷吧,她知道时间会带走一切物质,但是精神却可以永存。她希望通过希蒂告诉所有女孩一件事:生活永远值得你去热爱、去追寻、去感受。
《小木偶希蒂》是一部回忆录,是希蒂记录的她从出生到写回忆录之前的长长的生活经历,它之所以精彩有几个原因。
1. 希蒂经历的每个主人都各有特色——丰满的人物形象让故事非常立体。
作者通过服饰和行为举止的描绘给读者展现出活灵活现的小女孩形象,她们所有的开心、天真、害怕、害臊,是每个女孩都拥有的特质,所有非常能够拉近和读者的距离。特别是小孩子,读书的时候非常容易感同身受、融入其中。
2. 希蒂的游历路线非常丰富——地域变化增加了故事的广度。
从出生时的美国缅因州,到从波士顿起航捕鲸,到被丢在印度,后来回到美国的费城、纽约、新奥尔良,又回到缅因州。跟着希蒂的脚步能够感受丰富多彩的故事和风土人情,放佛身临其境,这种代入感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想象力。
3. 希蒂经历着不同的家庭和科技、生活的变革——时间跨越增加了故事的深度。
希蒂的第一个小主人是一个船长的女儿——活波可爱的菲比,后来经历过印度卖艺人、传教士家庭、贵格会家庭、黑人家庭、画家、单身老人等等。
她最开始乘坐马车出行,后来坐过帆船、轮船、汽车;她认识了船员、卖艺人、传教士、诗人、歌唱家、画家、工人、车站售货员和收藏家。
稍微细心一点就能发现,希蒂眼睛所见的所有事物都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科技改变了生活的方式,更改变了娱乐的方式。
她的第一个小主人菲比把她当做自己最好的朋友,但是时过境迁,当汽车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以后,几乎没有一个小女孩希望拥有木偶娃娃做朋友了,而曾经喜欢她的小女孩变成老太太以后,也不再喜欢她了,最后,她只能做一个古董店里的收藏品。
木头玩偶的淘汰,侧面烘托了科技的发展和审美的变化,孩子们拥有更多更好看的玩偶,曾经的玩具渐渐退出了生活。
这不是一个悲伤的故事,而是一段值得反复咀嚼的人生回忆。希蒂用自己的口吻记录下她对生活的观察,面对困境时的乐观态度,和极富深意的箴言。
童话之所以历经百年而不衰,因为它蕴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这一切,希蒂最清楚。
真的希望每一个读过希蒂故事的孩子,都能从中收获生活的勇气、宽广的胸怀和开阔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