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活着》似乎找到了写作的真理

今天早起了,闹钟定到6:05,闹钟响起,没磨蹭就起床了。别说昨天的想法,还真做到了。毕竟写下来了,虽然没多少人看,但是觉得也有人看,得说话算话。内心就觉得有人在监督,可以用这个平台,又比自己写日记稍微公开点,得到点关注。

接着无意间翻了余华老师的《活着》这本书,一直觉得要看这么有名的书,但一直都没读过,没有写作这事,估计还不会读。自从有了写作目标,内心知道自己需要扩大读书量,积累素材。

有一个小行动会自动带动下一个行动,生命也挺神奇,会自动向外延伸。就像一粒种子,种在土里,自动会生根发芽,向外拓展,向上生长。

看了自序,余华老师开始也是因为痛苦,才开始写,写的时候才能把自己敞开。原来开始原动力一样,都只是想把痛苦写下来。


痛苦就是因为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差距,才让人的内心痛苦

于是只有写作、不停地写作才能使内心敞开。

有两个写作过程

1.先是一直以敌对的态度写,只能是一个愤怒和冷漠的作家。

2.愤怒慢慢平息后,他变成了一位真正的作家,去寻找真理,向人们展示高尚,展示正能量。


写什么,写现实

1.写现实,只描写现实中的环境,是不行的,太实在了

2.我的理解是,要把人的过去和将来的也写出来,很多不成功的作家应该是只写了现在。社会环境一直都在变,人实际上也会变,把如何成为现在的主人公的各种原因写出来,还得把主人公的果也写出来。

这里觉得有点难理解,我的层次还没到,有能力还是大家自己读,我水平有限。

2


这个路径我大概知道了,我现在写就对了,不管遇到啥都可以写,就这现实中遇到的人、事、物,现在是带着主观想法的。等后面就要像一个旁观者,没有道德评判标准得去写。

这里让我联想到了,佛法,以及神仙,当他站在高处俯视你的喜怒哀乐,用第三者视角看待你。没有对错之分,也没有任何感情。我们众生只是人间走一遭。

感觉人还挺可怜的,人生没有不痛苦的,即使也有快乐的时候,但是痛苦居多!所以,人需要被同情呀!

就像"这里所说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和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笔下的自己现在也是痛苦的,不过是和现实挣扎,想摆脱现在的现实,内心的痛苦是找寻自己,觉得自己应该比现在更好。有一份更好的收入,自己能更好的展示自己。

人也是第一次为人,来时不带来记忆,走时不带走肉体,没有经验可谈,也许之前的三四十年都白活,今天仍然可争朝夕,活出自我。


相信自己 ,可以变得好起来!

重新出发 发现自己 认识自己 

一位36岁的宝妈  持续学习

月薪3500的三四线普通员工

写作打卡5天/21 天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