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乎情,止乎礼。也是儒家中庸之道的精华,发乎情是人的天性,止乎礼是人的文明属性。那么这个礼止乎到什么程度呢,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在诗经.国风.周南.汉广中,樵夫仰望着自己心爱的姑娘,就像错薪仰望着高大的乔木,只好把仰慕之情悄悄地藏在心底,这份情没有打动姑娘,却珍藏在历史当中,两千多年仍然鲜活如初。
一、诗经原文与翻译
诗经原文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yì)其楚。
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lóu)。
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百度翻译(略改):
南山乔木高又大,树下不可无故停。
汉江之上美少女,想去追求知难成。
汉江滔滔宽又广,想要渡过不可能。
江水悠悠长又长,乘筏渡过不可能。
柴草丛丛错杂生,用刀割取那荆藤。
姑娘就要出嫁了,喂饱马儿再出行。
汉江滔滔宽又广,想要渡过不可能。
江水悠悠长又长,乘筏渡过不可能。
柴草丛丛错杂生,刀割蒌蒿一层层。。
姑娘就要出嫁了,喂饱马驹才出行。
汉江滔滔宽又广,想要渡过不可能。
江水悠悠长又长,乘筏渡过不可能。
如果我们将诗经的主要手法概括成三个字“赋比兴”,在这首诗中,则是先以乔木、错薪做为“兴”,引出“游女”与“之子”。然后又以汉江的宽阔与悠长来比喻男子(樵夫)对姑娘的爱是多么的可望而不可及。
二、爱没有高低贵贱,但爱情中的人有
门当户对,是中国自古以来的婚姻观。红色年代曾经被破四旧给狠狠批判过,近些年人们又渐渐回过味儿来,认为还是有一定的道理。
今年的春晚,我们有一对金婚的老科学家夫妇登台演出。两位老人是北大同学,当我问及老先生他们婚姻的秘诀时,他第一个就提到了,两个人价值观相同,互相尊重。
这也是现代人所领悟的“门当户对”,那就是价值观相同,互相尊重,对社会认知的趋同。只有双方在成长环境、社会认知、受教育程度等方面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才能形成趋同的三观,才不至于在往后一生的漫漫岁月中互相伤害,造成两个人的人生悲剧。
所以,每一份真诚的爱都是珍贵的,但是不是每一份爱都能够天长地久。究其原因,爱情或婚姻中的人对社会认知的不同,是爱情不能持久的主要因素,其它都是借口。
灰姑娘Cinderella的故事之所以这样流行,就是因为这个故事满足了很多底层女孩子成为上等人的渴望,并不是爱情本身。所以有人说,童话故事的结尾都是从此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快乐的生活,可是生活的结尾却不一定如此。
在电影罗马假日中,记者爱上了那个天真、聪明、漂亮的姑娘,但在得知她是公主以后就默默隐退了。而公主也知道自己身负的使命,所以虽心有所恸,仍然选择回到自己的位置。小时候看电影,很为他们两个惋惜,现在想想,如果他们在一起了,那才会是一种让人惋惜的事情。
所以,樵夫知道自己和美丽姑娘的爱情就像草木荆藤与高大的乔木一样,他只能仰望一下,企慕一下,怅惘一下,而已。那条路,就像他无法横渡宽广的汉江,无法畅游悠长的江河一样,是他此生不可及的事情。
三、现代“门当户对”观
古代的门当户对,主要指双方家庭背景地位相当,才会你家的门当(门口的石狮子)与他家的户对(半扇门)在一个层次上。这个词回归后的现代演绎是三观相符,背景相似。
汤显祖笔下有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故事,那就是牡丹亭。汤显祖借主人公的口,说出了这样一段话: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可是,仔细琢磨一下,杜丽娘是太守之女,大家闺秀,而柳梦梅又是书生意气,很大的潜力股。两人在受教育程度和素养上的一致,才是情不知所起的基础吧?不然,汤显祖怎么就不安排杜丽娘是个砍柴做饭的农家女呢?红娘再好,王实甫还是安排张生爱上的是小姐崔莺莺。
顺便说一句,昆曲牡丹亭,真是我遇到的最美的戏曲,没有之一。尤其是在现场听过白先勇先生讲解与现场演绎昆曲牡丹亭以后,才发现,平时那些看似简单的布景、服装、水袖、台步等等所呈现出来的线条颜色的精细之美,在让人眼花缭乱之余,足可以令人沉醉。
不过,外行人真的就是看个热闹了。
这就像爱情一样,没有经历过那种互相爱慕、互相尊重、心有灵犀与默契爱情的人,永远只能说些不咸不淡的情话,而不能深刻体会到,在这个世界上,能够和自己的知己、同类一起生活,是一种多么美妙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