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不会说话的夏天
自从微信朋友圈渗透到我们每一天的生活之中,我们开始拥有了一群关系特殊的朋友。或许是在前世有过五百次擦肩而过的缘分,那些流落在天涯里的所有萍水相逢如今都可以归结成为“点赞之交”。
我们一直都在匆匆往前跑,不断认识新的面孔,忙于自己的事务,却越来越少地能够腾出时间和老朋友谈心,只能通过彼此社交网络感知对方现在正在做的事情。于是点赞这样简易且交互性如此之强的设计应运而生,让表达关心变得轻而易举。轻轻的一个赞,表示你仍然还在关心着朋友的生活。点一个赞,表示对那些就近在身边的朋友的支持。点一个赞,也是向远在千里之外的朋友遥寄一份祝愿。
但是渐渐随着许多非理智的点赞的出现,这个动作开始失去了最初设计时所赋予的意义,而衍生出了“朕已阅”,“我关注你很久了”,甚至是“哈哈,活该”等等意思。原本140字的微博已经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碎片化,现在更有以一个字概括了所有评价的“赞”许多感情变得更加暧昧不明。
粗略看来,我们拥有好多朋友,我们也沉浸在那种自己的生活被许多人关注与阅读的纳西索斯情结之中。但是仔细一想,当生活真的遇上了狂风暴雨,又要多少关心能够如约而至呢。朋友圈就像是一个镜面,我们每天阅读那么多的状态,其实也不过是为了在那些状态之中照见自己的模样。而当打破朋友圈这一个镜面之后,你真正想要说的话是什么呢。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习惯接受没有缘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赞。又是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习惯用一个笼统的赞取代了胸口中埋藏的真实表达。打开朋友圈,发现赞与赞之间,像隔一个世纪般遥远。
每日更新的网络社交圈就好像是大海,新的浪潮时刻冲刷着旧的信息,喜怒哀乐接连着在屏幕列表出现。过了一个星期之后,也许就了无痕迹,很难再翻到当时的那条状态了,我们最常见到的点赞之交也许是自己一转身就再也在生活中见不到的人。然而那些真正在乎的人,其实还存在在我们的短信名单里,存在在我们的电话簿里,存在在日记本笨拙的字迹里面,像沉在河底的石子,一直都在。
如果你认同我的想法,如果你欣赏我的态度,如果你想要参与进我的生活,请你明白,我需要的并不仅仅只是一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