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诚书院第四期国学公益讲座《阳明心学智慧》,心学智慧应用专家、清华北大特聘-沈碧津讲师用幽默风趣,浅显易懂的大白话,深入浅出地给大家展示了国学的魅力,给出了一张张神奇的心灵药方,总结学习心得如下:
一. 快乐的秘诀:
1. “忘我”就快乐:
烦恼,就是把“我”独立于整体之外,以自我为中心。
“我”是3岁之后开始积累的记忆和判断,而爱因斯坦说:人是宇宙整体的一部分。
生命的本质是快乐,是表达喜悦和爱的。
所以 “忘我”的状态下就快乐,从“忘我”到“无我”到“真我”,真我就是快乐无忧,自由自在,充满智慧和力量的存在。
2. 接纳就快乐:
烦恼,就是有分别心(好坏,吉凶,利弊,得失,福祸),只要好的部分,已一己之力和宇宙对抗。古人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马丢了,却带了一批母马回来,儿子却因此骑马摔倒骨折,却也因此免于征战保住性命….所以接纳住当下,看淡得失就快乐。
3. 转念就快乐: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是事情本身使你不快乐,是你对事情的看法使你不快乐。
故事《东京的水》:东京人们在水龙头上接凉水喝都必须付钱。
同伴们看法1:天哪!这个鬼地方连喝冷水都要钱,没办法呆下去了。(失望)
小伙子看法2:这地方连凉水都能够卖钱,一定是挣钱的好地方嘛!(快乐)
于是他留在东京,开始了创业生涯。后来,他成为日本著名的水泥大王,他的名字叫浅田一郎。
4. 链接就快乐:
全世界的人都爱自己,除此以外,还爱喜欢自己的人。爱出者爱返。
二. 百善孝为先:
1. 做人:学习“孝”字就好,与父母为一体,会把父母的感受视为自己的感受,就会同等对待其他人。视人犹己,视国犹家。
2. 家风的熏陶:很多时候人们可能用错了力,孩子是不需要被使劲管教的,他需要的只是一个对的环境,父母只需要做好自己,教育的本质在于父母的自我修行。
3. 明知故犯怎么办?性相近,习相远。对于习性,我们需要更多的刻意练习,让习性接近本性,先从大方向做起,接纳有小问题的存在,但需要不断觉察和修正,就好比整理一个凌乱的房间,先把桌子椅子摆正,物件捡起归位,最后再擦灰尘。
三. 表现=潜力-干扰
1. 日本水培“超级西红柿”:
一颗种子结出了上万个果实,秘诀在于根部摆脱了土壤的干扰,发挥出了最大的潜力,人类的智慧也是如此。
2. 我本具足:
六祖慧能,民国大善人-王凤仪不识字但开悟的故事,告诉我们良能、良知是原本具足的,但人的习性往往给自己增加了很多干扰。阳明心学,就是复良能,复良知的艺术,当外在很混乱,意识有纠结的时候,问问自己的心如何做正确的选择?
3. 静定生智慧:
复盘的时候,我们练习静坐,让意识放空,体会到老师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无所住(不要被局限在某个人,某件事上),才能生清净心,方能生智慧。
好比水,无色无味无形,方可适应万物。又比如日常生活中的“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古语云: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就是要做到定力和专注,减少干扰,才能发挥最大的潜力。
四、 “心想事成”的秘密:
1. 吸引力法则:
生活就是一场感召,你想什么就吸引什么,吸引什么就成就什么。
任正非早期鼓励员工买房子的时候阳台买大点,方便晒钱的“画大饼”,后来成了“真大饼”。
而反面教材“瓦伦达效应”,高空走钢索失败的故事告诉人们:怕啥来啥,简单去想自己要的目标。
2. 思考细节(目标视觉化)
稻盛和夫《活法》中说:只要思考达到每个细节,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王阳明作为一个书法家,练字的时候拿起笔来不轻易落在纸上,专注思索,静心思考,在心里构造它的形状,时间久了才开始懂得它的法则。
这和现在科学家所说的自我暗示如出一辙,在做事情之前,先想象自己成功完成的景象,比如运动员的“心理预演”:打篮球投篮,在投篮之前,先想象自己投中的过程画面,可以有效的提高训练的效果。
五、人人都是发光体
现代仪器可以拍摄出人体的光芒(肉眼看不见),蓝色是智慧,粉色是母爱,金色是喜悦……
不同能量的人,光的强弱有所不同;
同一个人,情绪状态不同,光的强弱也有所不同。
如何提升个人能量?
1 保持开心
2 爱的互动(比如养宠物)
3 接触大自然
4 与人链接
5 静坐10-20分钟
6 与高能的人在一起(包括 读好书)
7 古典/宗教音乐
8 香氛
让我们活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文娟Ec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