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和波姐在壹公里直播间与众多家长一起讨论关于《行为习惯的养成》这个 话题
作为家长最直接观察到的是孩子的行为,比如:放学后先玩再写作业,写作业不认真,玩手机,网络游戏,上课不认真听讲,写作业拖拉等…这些看得见的问题背后有着怎样的原由呢?这往往是我们缺少思考的。
通过冰山理论图我们可以看出,人的行为只是呈现出来的那一部分,影响一个人的行为的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其实正是那看不见的部分在起作用
在跟家长和孩子互动的过程中发现,孩子在做事的时候家长会特别希望他做的又快又好,表现为不断的催促
如果在这个时候过多的催促会让孩子无法专注于在做的事情,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没动力,答应了不去做,分心 ,拖拉,甚至发生正面对抗等
一个人的内在都有独立自主的需求,就是自己做自己的主人,在人生的旅途中谁是驾驶员?是爸爸妈妈还是自己呢?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此,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个位置交还给孩子,所有的事情自己担起来!爸爸妈妈是坐在副驾驶的陪伴者。说到这里有的家人就笑了:说,坐在副驾驶的人是最讨厌的人,指指点点。哈哈哈,您有怎样的想法和感受升起来呢?
在此转我的老师,青岛李克富老师的文章
母亲与孩子
今天是母亲节,先祝普天下的母亲们节日快乐!
其实还有件特别值得庆祝的事儿:为期10天,时间跨度4个多月的职(执)业心理咨询师实操培训班今天结业!我相信,60多位学员会把这段美好的时光牢记。
昨晚聚餐(其实应该称为“告别晚会”),大家准备了那么多开心的节目,我也“老夫聊发少年狂”,嗨皮了一把。
今晨打开手机,本想涂鸦点什么,却看到了凌晨有位外地学员的微信,说为庆祝母亲节,他今天的公众号要转发我7年在课堂上讲过的内容,希望我再审核一下。我看后有些感动,努力回忆2011年的那次课程,当我已一片模糊时,竟有人还能够记得,并根据录音整理成了文字——
2009年的春节,在北京拜会医学心理学的泰斗李心天教授时,他给在场的毕希名教授、正德慧智张鏴总经理和我出了一个题目。这是个意义很深刻的问题,具有很强的启发作用。今天在正式讲课之前,我把这个问题略加整理后,来问各位。
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一个孩子第一次离开了母亲的搀扶开始蹒跚学步,当突然摔倒了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很多人可能回答:他会哭。
其实不然。
观察发现,孩子摔倒后,会回头看着母亲对于自己作出的回应!
于是,有四类母亲各自登场:第一类,非常惊恐地冲上前去,把孩子抱起来;第二类,会把孩子抱起来并埋怨让孩子摔倒的障碍物;第三类母亲则很平静地把孩子拉起来;当然还有第四类母亲——尽管很少——会鼓励孩子自己站起来继续学步。
按照“空白占据”理论:人生中的第一次经历记忆最深并可能影响终生的行为模式,我们可以推论,四类母亲对于孩子第一次摔倒的回应,将在某种程度上影响这个孩子今后的人生。
第一类,当母亲非常惊恐地冲上前去把孩子抱起来的时候,母亲的惊恐把他吓哭了。由此,他体会到:摔倒是件很可怕的事情。像出生后用本能的哭声唤起他人注意一样,孩子学会了遇事后如果想得到他人的帮助,就得哭。
自己摔倒后,却看到抱起自己的母亲埋怨着障碍物,他第一次知道了:我摔倒了,是障碍物的错,是别人而不是我自己对摔倒负责任!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这类不负责任的孩子,也不乏这样的成年人。
第三类母亲做得非常不错,她把孩子拉起来,其实“拉起来孩子”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母亲的平静对孩子的影响。遇到诸如摔倒事件,应该不慌不忙坦然面对,这就是母亲榜样的力量。
第四类——鼓励孩子自己站起来继续走路的母亲,简直可以用“伟大”来形容。当孩子摔倒的时候,她们及时作出了评估——孩子没有受到伤害并有能力自己站起来,因而抵抗住了内心泛起的强烈焦虑。母亲的鼓励,不但让孩子知道“摔倒没什么可怕”,而且使得孩子从此迈出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路自己走”的人生独立步履。
请大家对比一下,你属于哪一类母亲,又是被哪类母亲养大的!
以上是学员根据那次讲课整理的内容,我一字未改。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希望有更多人通过反思母子关系而有所领悟——别只是想您和孩子,还要想想您和母亲的关系。
再祝母亲节快乐!(以上是转李克富老师的文章,感谢老师)
让孩子做自己人生的驾驶员,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任,动力自然就被启动
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可以提供给大众:1心理咨询个案
2孩子的行为和情商训练
3个人成长,父母智慧等课程
微信:15553570971